潮汕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潮商既有魅力又很神秘。探秘江门潮商这一神秘人群,就从潮商领军人物林德旺开始。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样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这是一句被频繁引用来形容潮商的话。历史上的潮商与晋商、徽商齐名,为中国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
在海外,出现了以李嘉诚为代表的一大批成功潮商。在“福布斯”海外华人100强中,潮商就占了19人,并拥有230亿美元的财富,目前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潮商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改革开放后,新一代潮商向国内各地发展,他们敢于冒险,富有开拓精神,出现了以黄光裕为代表的新一代潮商,国内首富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两名是潮汕人。可以说,具有开放心态与冒险开拓精神是潮商最大特点。
居住在江门五邑的潮籍人士有4万多人,当中以经商办企业者居多。他们承袭了潮人四海为家、诚信正直、乐于助人、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并在江门的箱包皮革、电子电器、制药等行业占据龙头地位,具有一定规模的潮资企业在江门已有近百家,拥有不少市场份额。
西方人有种说法: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潮州人更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100年来,潮商这个称呼既有魅力,又很神秘。潮商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
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解一个人就有可能了解一个团体,了解了林德旺就有可能了解江门潮商。
为了探秘这一神秘人群,7月26日,本报记者和五邑大学财经学者李桂生一起冒着滚滚热浪来到蓬江区棠下镇,采访了潮商的领军人物林德旺。记者面前的林德旺思路敏捷,谈锋甚健。他向记者描绘了五邑的潮商和他自己的创业史。
林德旺其人
祖籍广东潮汕,出生在柬埔寨金边,现为香港华信控股有限公司、江门恒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江门市蓬江区政协港澳委员,江门市蓬江区政府高级经济顾问,江门市蓬江区工商联会(总商会)副会长,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工商联会(商会)会长。
林德旺:潮商大厦是我们团结协作的成功示范
记: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是2004年底成立的,作为潮联会的创会会长,请您谈谈为何在江门成立这样一个组织?
林:潮商向来就是一帮智慧的人群。面对当今的大趋势,潮商从来不乏关于合作的智慧:“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不易折”;“伸开五根指头,不如握成一个拳头”。在这一个相互开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时代,我们成立潮联会的宗旨是:增强本市潮资企业联谊及商机交流,联络海内外潮籍人士开展友好活动,为江门市招商引资及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各项公益事业和潮企人士办好事实事。
成立联谊会前,我们作过粗略统计,发现居住在江门五邑的潮籍人士大约有4万多人,当中以经商办企业者居多。他们承袭了潮人四海为家、诚信正直、乐于助人、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如今,在纺织、皮革、箱包、电子、电器、制药、进出口贸易、建筑装修、婴儿产品、家具、旅游、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已经占领了不少市场份额,为江门五邑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的成立,正是为潮汕人士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记:联谊会成立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它为社会、为会员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林:这期间我们大力组织各会员投身到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中去,如慈善万人行、资助学校建设等活动近百万元。在2006年受第四号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我省粤北和粤东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为了响应江门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支援灾区的号召,我会发动各会员及热心人士慷慨解囊筹集了10万元资金捐赠给灾区人民。另外,我会还设立了“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品学兼优而家庭经济困难的、以潮籍为主的大学生,目前助学基金已经开始分期发放到贫困大学生手中。
除了公益事业,我们最主要的是建立一个信息互享、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会成立以来,通过借鉴各地潮商会的经验和做法,我会通过建立一座以潮商为主的大厦——潮商大厦作为江门潮商活动、交流的基地,该大厦位于市区东华一路长怡大厦旁,预计近期竣工,该大厦建成将大大提高了我会的知名度。
通过这次潮商大厦的建设,大多数会员从中领会到了潮商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集中我们的力量和资金就能做大事。“潮商大厦”就是一次的成功示范,也是我会共同事业的起点,如将来有好的项目,我们可以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合作,一起实现共赢。
林德旺:做生意是靠头脑的
“因为我太太是棠下人”
记:我们知道您从1992年开始就来江门投资了,当初您为何会选择来江门?
林:因为我太太是棠下人。当时她带我去那里,意思是家乡人可以帮忙做。我也认为工厂小,到大城市的人工费用高,而小的地方必须熟悉才行。这里的投资环境不错,交通便利,棠下镇政府的办事效率很高,招商引资、跟踪服务做得好。有困难找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记: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您在江门的创业史?
林:我祖籍广东潮汕,出生在柬埔寨金边,跟随父母去了香港。在香港期间,我从小帮助父亲经营生意。后来辗转深圳、广州,直到1992年来到江门,开始自己事业。
记得15年前来江门时,首先做的生意是手袋加工,包括工具袋、旅行袋,开始时我在国内的生意只是来料加工,并在蓬江区棠下镇天乡管理区创办了“永佳手袋厂”。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工厂只有20台平车,为了节约成本,我租了附近闲置的学校宿舍来做厂房。当时创业条件很困难,如进入工厂的那条路,15年前是土路,崎岖不平,大货车不能进入。
幸运的是,我做生意比较顺利,当时我们是国内最先与美国客商一起开发工具袋市场的,现在工具袋市场已经扩展至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澳洲,因为那时做这种产品的商家少,原料都是从台湾运来的,质量保证,工厂的效益很好。
企业要长远发展,要求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在挖到第一桶金以后,首先想到的是购地扩建厂房筑稳基业。当时看好了位于江沙路上的一块地,价格虽比较贵,25万元/亩的价格让很多商家望而却步,但我认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今后会愈来愈紧张,有一定投资价值。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于1996年以优惠价格购买了10亩地,投资近千万元在这条交通要道旁建厂房扩大生产,企业也开始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来料加工是赚不到钱的”
记:您是如何突破来料加工这一“瓶颈”的?
林:我认为来料加工是赚不到钱的。在企业逐步做大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时做袋类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牛津纱布,每月要用30万码左右,都是从台湾运来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经过一番调查后,我于2000年在台湾成立了一间公司,专门负责购买牛津纱布运到中山市一间工厂进行PVC贴胶,加工后运到工厂做成袋类出口。这样不但保证了牛津布的质量,每月还可以节约成本20万元。一年后,我发现当时国内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布料不一定要用台湾的。经调查,我决定购买杭州一家厂的布料,质量好价格又便宜。仅此一项,每月就可节约成本30万元。
2000年的时候,我发现这个行业有很多上游产品可以自己生产。我们生产的工具袋的面料是用涤纶纱纺织的,经过PVC贴胶后再加工成袋子。以前,这些原材料全部从台湾进口,成本较高。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和探索,我决定自已办厂来生产工具袋所用的原材料。
2001年的时候,我又在工厂旁又购地18亩,投资了2000多万元增设了一条PVC贴胶、皮革的生产线,为工具袋、手袋生产提供原材料,使得制造成本进一步下降。
2005年,我又在棠下镇的西区买了163亩地,这一次又有新计划了。第一条生产线已经满产,必须扩建厂房,增加一条生产线,第一要保证工具袋、手袋革能依时完成和增产;第二要投资纺织,自已生产布料。做到织布、印染、贴胶、工具袋、手袋加工出口真正的一条龙生产,完全实现产业链发展。
我现在在香港成立华信控股有限公司,在江门成立了恒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使集团下属公司的产品、资源得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现集团以江门为总部,在佛山、东莞、清远、增城等地都设有分公司。
记: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长期留在江门创业,而不是把总部迁至其他城市?
林:我对棠下有感情,人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点,棠下的发展后劲会相当足的。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税收都留在江门。
记:现在华信控股有限公司总销售额达到了多少?
林:现在,华信控股公司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其中:化工、五金以及香港4间手袋专卖店总销售额达2亿多元,江门恒宝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年销售额将近3亿元。另外,我们近期拟再投资80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投产后年销售额可增加1亿多元。
记:从您的创业史中,我们发现潮汕商人的特征: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有商业头脑。作为江门潮汕商人的典型代表,您认为这些特征对您的成功有何影响?您觉得您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林:我的为人处世原则:经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重合同、守信用、求质量;具备忧患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多想别人,肯让利于人,实现双方共赢。
将在国内推出自主品牌
记:您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国外,有没有考虑在国内也推出自主品牌,对于公司的发展,您下一步有何计划?
林:在国内推出自主品牌已经是我计划中的事情了。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我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提高企业的高科技含量,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环保意识。我们也遇到目前许多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通过加强企业的科技含量,用机器来代替人工生产,引入最新的生产设备,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购买价值几十万元的电脑设计软件,为我们的手袋设计节省了大量设计费用及人力;还准备购买价值100多万元的自动裁布机投入使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第二步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公司最初是生产工具袋、旅行袋等产品,发展壮大后我们在保持原来生产规模的同时扩大了个人装饰手袋的生产,而且不断向着中高档路线迈进。
第三步就是在国内创造自己的高端品牌。以往我们产品主要是出口,而且做得比较成功。今年初江门质监局建议我们参加中国名牌的评选,我们虽具备了条件,但考虑到目前我们还未进军国内市场,国内知名度不够高,因此我们没有提出申请。一些朋友去欧洲购物发现买回来的手袋居然是我们企业生产的,他们就问我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在国内销售呢?目前,我们拟将手袋产品从欧洲市场扩大到在国内市场,同时,生产服装、帽子、鞋子等一系列个人日常用品,以适应产品多元化、市场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