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热土勤耕耘
-------访江西宜丰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林大昌
林雪枫 林间
林大昌,自1949年在江西省宜丰县参加工作,曾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近60年时间,先后与十八任县委书记共事,这也是宜丰县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记录。
宜丰有着竹乡、茶乡、生态王国之称,兼具隐逸之乡、状元之乡、成语之乡之名,还是许多名人的故里,把禅宗祖庭、著名道场、千塔之县集于一身。全县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县城所在地新昌镇距省会南昌120公里,距市府宜春90公里。
林大昌,1930年出生于江西省宜丰县石市乡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放牛、砍柴,帮助做些农活,12岁时才进入一家私塾,读了两年后去读小学,由于基础较好,被编入五年级,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学业。16岁进入设在县城宜丰中学的简师班学习,读了两年,简师班并入宜丰中学,得以进入宜丰中学初三读书。
投身革命和建设
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471团进入宜丰县境。7月14日下午,48军142师师长欧阳致富率军进入宜丰县城,15日,宜丰县全境解放。
7月20日,在县城的大操场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大会,庆祝宜丰解放。8月,成立支前委员会,以支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9月中旬的一天,林大昌看到城关区人民政府贴出的一张公告上说要招收社会青年参加借粮工作。他邀请了几位同学一起去报名。经过考试,两天后放榜,他们都被录取了。1949年9月18日,林大昌到城关区政府报到。由区里安排,到澄塘英村去借粮草。出去联系群众借粮草,并负责把借到的粮草运到上高县的泗溪,顺利地完成了任务。9月底,区政府通知借粮草的工作组成员回机关,10月1日一起在县城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会后扭秧歌、游行,大家都很兴奋。由于当时参加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后来登记填表时,为了好记,他把参加工作时间填为10月1日。
1949年11月,县里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冬季,在桂峰参加组织农会工作,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在盐步街,广泛发动群众,斗争恶霸,工作积极,努力维护社会秩序。
1950年4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先后在万载县、宜丰县参加了三次土地改革运动,在城关区枥下乡担任工作组副组长,在曹溪乡担任工作组组长,进乡进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深入扎实。在土改运动中,积极肯干,成绩突出,在全区干部会上受到表扬,担任了区团委副书记、书记。
1952年9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副区长。
1953年,担任城关区区长。城关区是县城所在地,曾叫盐步镇,大约建立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有一千多年历史,辖11个乡和盐步街。这一年宜丰大旱,他积极部署抗旱救灾,同时领导互助合作运动,依靠集体的力量,发展农业生产。
1954年,调到邮电局担任局长。
1956年5月9日,当选为县委常委,并担任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为加强对农村基层的领导,被派到棠浦乡兼任乡党委书记,领导普及了手推车、板车等运输工具,发动群众,大修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1958年全乡农业获得大丰收,粮、棉、油、猪等农业指标都超额完成任务。
1959年,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严重减产。他到芳溪公社兼任党委书记,在南田村蹲点,每天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虽然口粮不足,吃不饱肚子,但没有半点怨言,每天起早摸黑,忙碌在山间、田头,白天在外奔波,晚上还要开会。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一心一意投入工作。
这年冬,担任临近县城的北门水库建设工程副总指挥,组织领导民工兴修水库。
1959年底,担任宜丰县委副书记。
在三年困难时期,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提出开展“三边、三十”运动,即利用山边、田边、路边,每人种三十蔸南瓜、三十蔸芋头、三十蔸红薯,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1961年6月,洪源槽林场和石花尖林场组建为石花尖综合垦殖场,委派林大昌担任垦殖场党委书记,9月,设立石花尖区。与石花尖垦殖场合署办公,管辖垦殖场的国有企业和黄岗、港口两个集体经济性质的分场。全场动员,提出一年内开发三个一千亩的目标,即开垦荒地种粮一千亩,开垦荒山造林一千亩,开垦荒坡种茶叶和果树一千亩。全场干部职工白手起家,披星戴月,整地造林,奠定了垦殖场的基础。
大批知识青年、下放干部、转业退伍军人以及来自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民工相继来石花尖垦殖场落户。垦殖场开发山区,办起了造纸厂、瓷厂、综合加工厂等,建立了五个分场和一个官山林场。官山原为明代李大銮率领棚民(纸工)起义的根据地。明万历四年(1576年),官府为镇压起义军,下令“将居民迁徙,勒石永禁,不许入内,亦不砍伐山内木竹”。经过近400年的封禁,官山保留了原始生态状况。官山林场发现新树种两株,经植物分类学家胡先啸鉴定,命名为“宜丰棱木”。
1963年3月,林大昌主持召开垦殖场党委会,决定成立以抚育为主的官山林场,这一工作的意义深远,是保护官山自然资源的开始,为后来成立官山自然保护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5年9月,在石花尖垦殖场召开协商会议,划定“官山天然林保护区”范围,成为江西省首批设立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2007年,官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到1966年,石花尖垦殖场已形成规模,有了自己的工业、农业、林业和副业等生产基地,安置了一千多人就业,每年上交利润30多万元。
挨斗、靠边站
1966年5月25日,县委召开各单位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地委“文化大革命”会议精神,部署县内的运动。8月,全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9月4日,县委受到冲击。1967年2月,县委被造反派夺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时任县委常委兼石花尖垦殖场党委书记的林大昌被打成“走资派”,多次遭受批斗和凌辱。1966年冬,造反派召集一次全场斗争大会,把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用一根又粗又长的苎麻结成的大绳,用墨水染黑,要他在前面牵着黑绳,后面跟着一大串所谓“黑帮”,去游公路,游街。他头戴高帽,被迫呼喊“打倒林大昌!造反有理!”的口号。有人批判林大昌提出的“三边、三十”运动是“大搞资本主义”,真是荒唐之极!
1967年秋的一天晚上,开完批斗会不久,造反派勒令林大昌绑好被子,自己背好,造反派用绳子把他绑在总场门口的一棵桂花树上,造反派自己睡觉去了。到天亮时才把绳索解开,造反派押着他去游街,再赶到官山林场,晚上开批斗会,把他的头发剪成井字形,用墨水涂黑脸,造反派让他跪在竹梢子上,膝盖流出鲜血!造反派还用水竹的空心一节装满沙子,把头塞住,用来打人,打在身上就像国钢筋铁条打一样!连续几天游斗,游到了与铜鼓县交界的地方。
这年冬天的一次斗争会上,一个曾因贪污被开除工作留用的人员竟狠狠地用牙齿咬断林大昌的一只耳朵,当场鲜血直流!还有一个亡命徒,脚穿一双钉了铁钉的皮鞋狠狠地踢他,用皮带抽打。
在这个混乱时期,林大昌“靠边站”,他始终坚持两条:相信党,相信人民。尽管他挨了很多打,但不说一句违心的话,面对苦雨凄风,坚持咬牙挺住。但一家人相濡以沫,家成为一个“避风港”。
1968年,全家下放到坳溪分场长坑生产队,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那里参加劳动。
复出工作
林大昌经受了众多冲击和磨难,并没有消沉。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组织上重新安排林大昌工作。他回到石花尖垦殖场总场。
1971年,他被派往同安去办瓷矿,开发瓷土生产。招收了100名职工,大多是上海知青。选了原来用于关牛的一个旧庙和一栋祠堂作为住宿和办公用房,清扫牛粪就花了几天时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年建矿,仅三个月时间就生产了瓷土500多吨。
1972年,林大昌被任命为澄塘煤矿革委会主任。指挥在澄塘牌楼村对面的山上打井,打了三个月,终于见到煤层,在这里安营扎寨,打井采煤,每天每班掘进都在一米以上,年终澄塘煤矿被县委评为先进单位。
1973年,调任县农业局长。6月发生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农田,冲走了不少牲畜,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害。林大昌到棠浦前线指挥抗洪抢险,发现塘田坑水库水位猛涨,快要漫过坝顶了!他当机立断,组织300多名青壮年开挖溢洪道把水排出去,经过一个夜晚的战斗,使水库的水顺利泄洪,保住了大坝的安全,保护了水库下方几千亩农田和几百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73年8月,大丰水库动工兴建。9月,开始兴建光华水库。林大昌受命负责筹备工作,并具体承担移民搬迁等工作。这个任务十分艰巨,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工作,1974年9月,水库顺利竣工,解决了农田长期受旱的问题。
在农业局工作期间,林大昌选了一个贫困低产的新庄公社椴上村,组织工作组蹲点,改造土地,大种红花草籽、油菜和小麦,还发动群众大种果树、茶叶,并推广小苗带土育秧办法,使农产品大丰收,起了示范作用。
林大昌非常重视专业人才。大胆重用一批6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发挥知识特长,施展才干,如春播技术、耕作技术、栽培技术、植保、畜牧兽医等方面,总是先听取技术人员的意见,形成局里的意见,向县里提出建议,成为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的意见。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为了不误农时,林大昌顶住压力,部署了春播工作。县委及时在黄岗召开了播种现场会议,布置了全县的浸种育秧工作,保证了全年农业的丰收。
1974年6月间,双峰大坝出现了严重渗漏。县委决定组织万名民工进行抢修,委派林大昌担任抢修总指挥。他紧密团结指挥部的其他成员,精心指挥,合理安排,带领民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全面完成了抢修任务,达到了标准。
1975年,林大昌出任县革委会副主任,主持经济工作。他不负众望,走遍每个乡镇,深入到田边、水库、林场、企业、矿山,组织调度工农业生产。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抓典型示范,多次带队在农村蹲点。善于听取群众呼声,真抓实干,做了大量的工作。
1976年,参加了在大庆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服务乡梓
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林大昌感到由衷的兴奋,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负责抓纠正冤假错案以及信访问题。当时群众来信来访特别多,大都是积压多年又急待解决的关系群众生计的问题,如纠正错案、职工复工复职、遗属问题、城镇户口、知青回城、特困人员补贴等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应接不暇,占用了很多休息时间,有时到晚上12点多才能休息。他对所有来信来访都一一作出批示或耐心接待,坚持公正、公开,转交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得到了群众的赞许。
1977年4月,全县7个乡遭龙卷风和大风袭击。林大昌参与指挥抗灾和恢复生产。
1979年1月,林大昌担任县委副书记。这一年全县粮食丰收,粮食总产2.64亿斤,创造了历史纪录。全省第一座农电载波通讯设备在县邮电局投入使用。
1980年,全县开展改造落后村的工作。林大昌在桥西乡东源村蹲点,经过一年的努力,使村里装上的电灯、电话,粮食产量翻番。帮助敖桥乡办起了造纸厂、砖瓦厂等。
12月6日,宜丰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林大昌当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县政府县长。
1981年,他到武汉华中农学院参加了干部培训班。
林大昌在县长任上,大力改革创新,发展县域经济。在全县推广多种形式的生产承包责任制。重点抓水稻杂优繁育推广工作。办起了人造板厂、化工厂、竹制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乡镇企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百姓干实事、谋利益,解决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新建了工人俱乐部;主持进行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80年代初修了一座新昌大桥,建设人民公园(1990年改名为南屏公园),移建了太子塔、九钟楼、岳王庙等,把新昌大道拓宽为50米,对一些小街小巷进行了整修,使县城面貌大变样;组织开展工业污染调查,注意保护环境,采取得力措施,制止滥砍乱伐;努力发展小水电,县水电局被水电部授予全国小水电先进单位称号;致力于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调频广播和电视节目覆盖全县大部分乡镇,成了全省第一个两台俱全的县,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专题介绍了宜丰的经验;着力提高宜丰的文化品位,宜丰作为佛教禅宗曹洞宗和临济宗的祖庭开始为人瞩目。他当选为江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退居二线
在县委面临换届之际,宜春地委有意让林大昌接任县委书记一职,在征求意见时,他表现出高风亮节,极力推荐年轻的干部。他对组织上说,县委书记我不是不能当,在宜丰工作了这么多年,从能力上我有这个自信,但是,为了让年轻干部早点接受锻炼和考验,我推荐张海如同志担任,他年轻,有魄力,相信可以比我干得更好!我也会大力支持新上任同志的工作。
张海如时任县委副书记,才30多岁。上级组织部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任命张海如担任县委书记。1984年12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书记许勤的陪同下,由铜鼓县经宜丰县黄岗、车上、芳溪,到达宜丰县城,听取了县委书记张海如、副书记兼县长刘迪光等的工作汇报。张海如对宜丰的发展状况信手拈来,给胡耀邦留下很深的印象。没过多久,1985年1月,张海如被任命为宜春地区行署副专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宜丰籍第一个副地市级干部。
林大昌担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时,对于如何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进行有效监督,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筋,依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一府两院” 进行有效监督,努力使民主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组织领导对各项法律的落实进行监督,开展各项视察活动和调查研究。如视察商业供销社系统、轻工企业、农业系统、教育部门、小水电工作、普法工作等。
他担任了两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9年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退下,担任调研员。他曾对某上级领导不符合宪法和民主制度的言论提出意见,由此得罪了领导,而在申请办理离休的过程中遇到刁难。本来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但由于具体经办人坚持以档案中自己填写的日期为准,致使他只能退休。尽管不公和不符合事实,但面对所谓“制度”规定,也只好接受,心里虽憋屈,但保持乐观的心态。
1991年,在欢送林大昌退休的会上,县委书记伍自尧和许多同志讲了很多赞扬和祝愿的话。5月1日,他告别了同事,退休回家。
关心下一代
1991年,林大昌受聘担任宜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身先士卒,充分调动和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准工作定位,做到主动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拾遗补缺,成为县委、县政府青少年工作的参谋。他带领关工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的意见,引起县委和各级的重视。
县关工委成立了传统教育组、帮教教育组、法制教育组、校外辅导组、科技培训组,由5位副县级老干部担任组长。他亲自筹划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了“寻红军足迹,树革命理想”、“伟大的祖国”、“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等大型读书活动,约10万人次受到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8年,他在老干部中倡导“奉献一份爱心,扶助一名贫困学生”活动,发动捐款,扶助特困学生。近年来,全县各级关工委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扶助贫困学生4000多人次。
他还担任党风党纪监督员、老干部工作督查员、见义勇为协会名誉会长,并担任了宜丰县诗词学会顾问、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气功科学研究会会长、蔡剑学术研究会顾问、民俗文化研究会顾问、宜丰中学校友会顾问等。
林大昌认为,要形成积极有为的养老观:一要锻炼好身体,增进健康;二要关爱社会,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奉献;三要自尊自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身教重于言教;四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服务社会。特别提出“三好”、“四乐”。“三好”即:(1)良好的性格,胸怀开阔;(2)良好的处世能力,适应各种环境,能与各种人相处;(3)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平等相处。“四乐” 即:(1)心宽快乐,胸怀宽广,心态平衡,不计较,不嫉妒;(2)进取有乐,退休后仍保持进取心,为社会做奉献,老有所为;(3)知足常乐,要有自知之明,不攀比,对现有待遇要知足;(4)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帮助弱者。
荣誉和评价
林大昌先后获得全市、全省、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首届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市百佳老干部先进党员、全县十佳老干部先进党员等称号。
宜丰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岌为林大昌的回忆录题写了“风雨历程”几个字。
第十任县委书记李长荣题词:“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县长。”
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张海如在为《风雨历程》作的序中说:“林大昌同志可谓‘三老’:一是老革命,二是老资格,三是老实人。”
第十三任县委书记伍自尧题词:“厚德载福,功在千秋。”
现任(第十八任)县委书记赖国根题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县长榜样,家教模范。”
辉 煌 人 生
——为江西宗亲林大昌先生八十寿辰而作
林 雪 枫
欣闻前辈八十诞,
比干太始一脉传。
寄诗祈福人长寿,
高风亮节纳百川。
平生胸怀一寸丹,
励精图治写华章。
坚信马列跟党走,
执政育人美名扬。
当年立志求解放,
援军土改领头羊。
执行政策不走样,
先锋战士豪气壮。
旧时极左思潮涌,
求真务实岿不动。
心系热土勤耕耘,
茧手紧握毛泽东。
调整巩固加提高,
积极贯彻解民忧。
文革浩劫遭困厄,
四害覆灭见太阳。
砸烂枷锁冲禁锢,
改革开放迈大步。
经济承包田到户,
商品生产引富路。
办企质管严要求,
推陈出新创名优。
农业新品新技术,
普及大田民增收。
主政宜丰作县长,
农工商学百业旺。
不唯书亦不唯上,
勤政为民富一方。
花甲之年离岗休,
革命意志永不丢。
投身关心下一代,
壮志凌云铸春秋。
大昌先生八旬整
精神矍铄赛黄忠
林氏儿女齐举杯
同祝南山不老松。
(本文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新乡市委办公室,林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