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与林氏异姓同源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11-2 17:47:00  返回首页

  子姓王

  据唐代太常博士宝《元和姓纂》载:“王姓出太原,琅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后东海,出姬姓毕公高之后。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山、章武、东莱、河东者,殷王子比干子孙,号王。”《通志·氏略》称“王氏……出于汲郡者,则日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万姓统谱》、《姓氏寻源》,也有上述记载。经查最早出现子姓之王是祖属在卫辉一带王氏支系,历史上称汲郡王氏,是一支尊商室王子比干(子姓)为祖先的王氏。因此子姓王氏,显见为王子比干后裔。比干子孙有一支改子姓为王氏,约始于商末或西周初。《元和姓纂》还记载,子姓王氏郡望有: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山、章武、东莱、河东等9处,均为比干后裔子姓王氏的发祥地。
  据查访,目前内比干后裔子姓王氏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今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山西、安徽、湖北等地区。居秦州者,日天水王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天水、武山、甘谷、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倒、成县一带;居郓州者,日东平王氏,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济宁、汶上、东平、郓城、梁山、邹城、兖州、肥城、嘉祥、巨野、成武、鱼台、金乡、单县、曹县一带;居山阳者日堂邑王氏,主要分布在今江苏省淮安、淮阴、宝应、泗阳、六合,安徽省天长一带;居莱州者日东莱王氏,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莱州、招远、龙口、蓬莱等市。
  而新蔡王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新蔡、安徽省临泉一带;新野王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新野、邓州及湖北襄阳一带;中山王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定州、安、望都、曲阳、唐县、博野、蠡县、保定、高阳、清苑、顺平、满城、徐水、定兴、安新、容城、易县、雄县、涿州、涞水、涞源、高碑店等市县;章武王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行唐、新乐、灵寿、正定、石庄、藁城、平山、栾城、井陉、获鹿、普县、深泽等市县;河东王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省运城、永济、临猗等县市。

  子姓孙氏

  孙氏据《姓氏寻源》载:汉安平相孙要碑云:“厥先出自有殷,玄商之系子,汤之苗,至于东凹,大虐戕仁,圣武定周,封干之,绣裔分析,避地匿轨,姓日孙焉。”《路史》注:“孙氏,晋出,而一出于商,一出于卫,今此碑云:出比干。”商末,殷王子比干被害,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子孙,遂改子姓为孙氏。看来比干后裔以子姓改孙氏始于商末周初。安平即为子姓孙氏的发祥地。查中国孙氏出于多源,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虽形成比较复杂的源流。但惟有比干后裔子姓孙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孙姓。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由于秦始皇焚烧了秦国以外的所有书籍和族谱,致使孙姓先秦谱牒失序,世系不明。

  子姓纪氏

  据《九龙纪氏总谱》载,该纪氏“为圣贤之后,贵族后裔,先世祖即编有谱,西汉末年因受赤眉之乱,遭受战火而散失。”“第一次修谱,四十世祖光绍公,将其余存资料整理,发现十八世无从查考,二十一世散失,经公续下予以补修完成”;“第二次修谱在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第三次修谱在晋穆帝升平五年(362年)”;“第四次修谱在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第十五次修谱在民国丁亥年(1947年)”。前后十五修,时间跨度大,但始终以比干为太始祖。其谱称:“九龙纪氏出于食阳殿归德侯文坚公之后,比干殷太师之裔也,世居卫辉彰德等府,嗣后枝繁派衍,星散天下……。”“溯其受姓渊源,旧传比干夫遭纠害避处山,产育一男,双手掌合抱去见文王,剖视之,左执系,右执己,因赐纪姓,受周封为高阳归德侯,及武王封建派散列国事,非无徵未免疑阙。惟居卫辉府普安公者,可谓真派,以比干在卫辉府故也。”
  该谱还称:“文坚公系殷太师比干公之子,为第三夫人林氏所生,周王赐姓‘纪’,为纪之始祖,并封为食阳殿归德侯,于成王二十八年卒,同夫人附葬于卫辉府北门外二十里处,殷太师比干公墓下。”
  对于该谱所称,笔者认为虽有许多疑团,如文坚“为第三夫人林氏所生”、“成王二十八年卒”,前者林氏尚未出现,后者周成王只有22年纪年。但此九龙纪氏世代奉比干为太始祖,以文坚为始祖,且自汉始15修谱均如此,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其裔对祖宗渊源的认同。其中比干夫人避难、生子、周王赐姓的记载与林氏始祖林坚的生平极为相似,林氏为正妃妫氏所生,而纪氏为第三夫人林氏所生,周王赐姓不同。所中值得研究、探讨与互相印证之处甚多。但首先必须接受九龙纪氏后人所尊奉的太始祖与林氏太始祖同为比干的记载。因而,纪林同宗应是必须正视的现实。由于尚未见有纪林同宗记载,特录有关史料于下:

九龙纪氏宗谱世系表

 文坚━┳普安━━┳门光━━┳德寿━━┳弘鏊━━┳台源
    ┣普信  ┣门珵  ┃    ┃    ┗台洸......
    ┣普宝  ┣门崇  ┃    ┗弘釜━━━台深......
    ┣普显  ┗门则  ┣德华━━┳弘鋹━━━台潢......
    ┣普良       ┃    ┗弘鏂━━┳台兴......
    ┣普海       ┃         ┗台满......
    ┗普铨       ┗德怀━━━弘金━━━台万......

 

  纪氏播迁记载:
  三世祖纪门崇,同穆王五年(前9r72年),封清平(山东清平县)令,就彼魏湾置宅居之;
  三世祖纪门则,同穆王九年(前967年),封陈州都尉,卜重叠梁家屋居之;
  八世祖纪义容,周景王二年(前543年),封丹徒令,彼放在彼继宝乡之梁公庄居之;
  十四世祖纪文璧,周赧王九年(前306年),封湖广谷城县令,卜居石花街;
  十五世祖纪武升,秦始皇九年(前328年),封惠州刺史,卜彼若竹洋居之;
  十五世祖纪民涣,汉元寿二年(前1年),授宜城县令,遇新莽篡位,避难石花街居之。
  四十二世祖纪全琼,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作丹阳令,卜居秣棱(南京);
  四十六世祖纪亨侗,吴天纪二年(278年),戊戌任括苍临海签判,太康元年(280年)任满,卜居丽水城西义靖乡宝合里。
  五十九世祖纪正光,入赘永嘉溪口。
  五十九世祖纪正德,迁居衢州龙游县。
  六十二世祖纪中昭,(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分居碧湖;
  六十二世祖纪中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分居温州永嘉;
  六十三世祖纪德名,入赘松阳十五里铺潘氏;
  六十五世祖纪规曙,宋建隆二年(961年)卜居九龙;
  六十五世祖纪规亮,分居南溪港口;
  七十世祖纪干乘,宋建炎二年(1128年)分居广信之弋阳;
  王山显十五分居瓯之平阳平水;显五分绽衢之青石桥;显十二分居义乌;
  七十五世祖纪子澄(字彦清)迁万石,掌徵东弋赋税,富甲一乡,生有4子。

  纪氏宗训

  一、侵侮祖,不许入族。
  二、逆伦不孝,不许入谱。
  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四、勤俭治家,严慈教子。
  五、敬长尊贤,谦恭有礼。
  六、修身以诚,待人以敬。
  七、勤学进取,立业行善。
  八、爱人如己,视人如
  九、积德善群,仁义兼秉。
  十、敦睦族,宗亲一家。

  新编讳二十四字:

  唐虞际世肇启弄平,天人洽庆邦宇康宁,商周定鼎会运昌成。

  编表二十四字:

  奠安时夏敷育陈常,清朝翼赞举用高良,芳名上达廷献程章。

  新编行二十四字:

  发强刚毅文理密察,宽裕温柔祖述宪章,德性问学广大高明。

  柴林同宗

  柴氏衍自林氏,隋末林士弘称帝失败后,易林为柴,后传至柴荣嗣后周太祖郭威成为周世宗,传子恭帝柴宗训,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禅位于之。柴氏有的复姓林氏,有的未改,而繁衍至今。
  宋名士柴中行(《宋史》有传)为柴林所撰谱序称:“夫人之所以有族谱者,何以所宗,孰为亲,孰为疏,孰为昭,孰为穆,孰为真源,孰为假派,使本支百世了然如一日也。若吾柴氏之谱不明,将来以假混真,以亲易疏,此在不学无识之人,往往踵其弊也。吾族自长林石室以来,赐姓林氏。自晋元帝以后,移居晋安,载在志允不诬也。迨传十二世有祖士弘,隋末僭帝,易林为柴。惟弘公厥后守礼,妹配后周,继荣传位,禅与赵宋。礼子穆,兴兵复位,为宋所败,改柴复林。惟弘公之后,科甲蝉联,冠於杭郡,欲而不得复焉。嗟呼!今杭城中别有柴氏一族,衣冠济济,代有文人,竟与吾族混为一脉,派为昭穆,辄为伯叔兄弟称之,而不知皆似是而非也……。”
  柴中行,余干人,字与之,是林士弘的第十四世孙。并非“无识之徒”,而是宋绍兴元年(1131年)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尝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人称南溪先生,评述古今书史,著述甚丰,有《易系传集》、《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等。撰写的《柴林谱序》分别载入柴、林两姓族谱,是柴林族史上的珍贵名篇。它把“柴林”的派生、演变以及与林氏本源的关系概括无遗。柴中行文中所述明晰:
  一、吾族(柴中行自称)因坚公诞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为林。晋元帝以后,移居晋安,传十二世为士弘,隋末僭帝,失利后子孙因易林为柴。
  二、林姓改为柴姓的一支,历唐至五代后周约330年有柴守礼者,其妹配后周太祖郭威。郭氏无子,以守礼之子荣为嗣,是为世宗。世宗崩,传位于子制宗,是为恭帝,年方七岁,在位半年,因赵匡胤所逼而禅位。守礼次子穆兴兵反抗,为宋所败,变柴为林,得归本姓。
  三、宋初,原林姓改为柴姓的,有的复归林姓,也有不复归的。因此,柴姓之中有真柴与林柴两支,柴中行本人属于不复归的。他在族史中仍承认其祖源——受姓始祖林坚。
  需要补充明的,柴宗训的后裔经州辗转进入闽西。闽西(长汀、武平、上杭)、赣南(瑞金、于都、兴国)、粤东(平远、蕉岭)和河南鹤壁等九个县市,不同版本的林氏族谱三十余部,无不记载柴宗训及其部分家族至长汀、武平开基,改柴复林的史实。这些谱牒出自大小名人之笔,文字表达方式虽不尽相同,其内容是一致的。现谨将不同版本择其要列举如下:
  《林氏重修族谱》。清道光年间石印版,执事人中有民族英雄林则徐,则闽粤赣三省林氏族人代表参修。该谱由福建长汀县濯田镇林姓保存;
  《台湾林氏族志》。1959年铅印版,由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题签,一位非林姓学者主编。现由福建上杭县回尤村林姓保存;
  《济南堂于林五次选修谱》,木刻版。现由江西于都县城林姓保存;
  《沙洲林氏族谱》,木刻版。现由江西瑞金县沙洲林屋村保存;
  《汤坊林氏族谱》,木刻版。现由福建武平县川坊村林姓保存;
  《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谱》。1993年激光照排版,发行面甚广。
  另外,长乐松下村山西林(柴林)还有世次歌:
  字讳:仲允应一有肇正容君子忠心报国我成修仁义道德乃活已务经常
  学名:文武伯守克惟德志尚孔守宪弘荣鸿微可振世代永汝诚能孝友谦恭为传家立大本而长乐感恩堤沙村柴林世次歌则是:
  冠字:廷銮建初振云(秦恺)君其邦彦则可立功仁敬
  学名:章华云汉
  至今,在福建长乐、上杭、长汀、武平等县,还有柴林后人繁衍。
  据方志载:史书上大名鼎鼎的周世宗柴荣,其祖先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林士弘。柴姓出于林姓,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林禄奉敕人闽任晋安郡守,因家晋安。历东晋、南朝至隋,禄公子孙蕃衍,支派播及八闽并移人浙赣。晋安九世英公自福建徙居洪州(今江西鄱阳)。其孙林士弘于隋大业十二年与操师乞率众起义,攻占豫章。操战死后,军中拥立士弘为主帅,率领义军大败隋军于鄱阳,击杀隋将刘子翊,声威大振,聚众猛增至十余万人。次年(617年),移军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建元太平。辖境北至九江,南至广州,雄踞六年。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被逼降唐。唐灭楚后,士弘的后裔逃匿于浙江武林山中,改姓为柴。
  岁月流逝,历后梁至后周,士弘十二世孙柴守礼有个妹妹嫁与郭威(后周太祖),被立为皇后。郭威无子,以守礼之子柴荣嗣立为帝,史称周世宗。世宗病卒,幼子柴宗训嗣位。翌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柴家寡妇孤儿“禅让”,封宗训为郑王。当时柴荣之弟柴穆率子柴惺等起兵反宋,集兵郑州。宋太祖遣大军幂镇压,柴惺兵败奔济南,复姓为林。其后又徙居福建汀州一带,故福建上杭、长汀、武平三县的林姓,都自称是柴宗训的后裔。
  从林士弘到柴荣,又从柴宗训到汀州林,两次改姓,这是柴林同宗的轶事。

  辜林同宗

  永春辜氏源出林姓,有别于其他不同源辜氏,始祖为林正。据《桃源儒林辜氏》谱载:“林氏人闽始于禄公。传至五世孙效诚公,字允许,赘於梅定夫之家,配梅氏,因以梅为姓。至二世宗子责之,乃复归姓林。生宜民、宜国。国字时杰,即生正公,字达中。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登进士第,授江西观察使。除苛政,爱黎民。民爱之如父母。未几,被诬害,囚于狱中。民保留之不得,随入京师叩阍保留之。太宗听民诉,查实情,知其贤,乃嘉其有辛苦之德,於是以上古上辛两字合为一义,赐姓辜焉。永春辜氏得姓乃唐太宗皇帝所赐。辜达中原为林姓,故称‘辜林同宗’。”
  林正,字达中,号嘉德。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甲午科登进士第,授江西观察使。因故获皇宠赐姓辜。林正乃辜姓始祖。林正配郑氏,生一子名端。端配吴氏,生子名光启。光启生二子:长日源,次日澜。源配吴氏,生三子:恒、植、森。澜生一子名逞。此后,枝荣叶茂,儿孙蕃衍,派衍莆阳、泉南、广东、潮州和江西南昌。

禄┄┄━效诚━━宜民
        (5世,入赘梅氏)               ┏源━┳恒
                               ┃  ┣植
        ━宜国━━时杰━━(林)正━━(辜)端━━光启┫  ┗森
        (复林氏)                  ┗澜━━逞


  永春儒林后庙辜氏,祖居莆田,移居白礁。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光保公由白礁移居南安芦溪。光保公讳敏政,字均长,元时,又从南安芦溪再移启永春桃源儒林。光保生一子名祖兴,祖兴传陶。自祖兴至今历二十世,有家谱为据。
  对此学界有所争议,但首先必须尊重辜氏后人对祖先的认同,其次也要尊重其世代传承谱牒的记载,乱予否认是不妥的。在学术可以认真探讨,但也必须面对现实。关于辜氏的姓源,史志虽没有记载,何时何人为辜姓始祖?因何改为辜姓?史学家也搞不清楚。但却事实存在,此为硬道理。虽然古代许多谱学家都注意到对辜姓的研究,并在许多权威性姓氏书中留下了记录:
  唐代林宝撰《元和姓纂》载:“辜,今泉州晋安有此姓,不详所出。”
  宋代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辜,今泉州晋安有此姓,不详所出也。”
  明代凌迪知撰《万姓统谱》载:“辜,晋安出,何氏《姓苑》不详所出。”“应天府有辜姓,江西南昌有辜姓,族颇繁。”
  清代张澍编纂《姓氏寻源》载:“辜,必其先因被辜自悔,以辜为氏,如救氏,赦氏,谴氏之类。”
  《姓苑》亦云:“辜姓,不详所出。”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撰《南昌辜坊辜氏谱序》载:辜之上祖本辛姓.高辛氏之后裔,世居雒邑偃师,历唐、虞、夏、商,居于毫。商末时,因纣暴虐,比干亟谏不从,其后周兴,录比干之后,有祖讳世德者,周敕封梅伯,赐姓梅氏。传至汉末,有祖梅祉者,避乱隐居池州铜陵,后迁江南,取复古辛之义,始变姓为辜,世居南昌之辜坊。厥史梅福,避乱隐居建康之宣城,未改梅姓。
  晋时,辛87世孙讳尧臣者,以武功始拜大司马将军,历六朝至李唐末,黄巢作乱,辛百六世孙讳守素者,以武功仍袭大司马将军……,南昌祖辜柏生九功,九功仍世袭大将军……。
  清代潮州潮安县金石辜厝村《辜氏族谱》载:“辜姓之始祖为殷王帝乙之弟,帝辛之皇叔,右相比干公。比干后裔林禄公7世孙效诚,赘晋安梅定夫人,传宜国、宜民,又以梅为姓,继传二世,复归祖姓。宜国生正公,字达中,唐贞观八年进士,授江西观察使,有功于世,因当时民苦苛政,正公深惜,具疏奏准太宗,革苛政,兴学校,励精图治、大宗嘉其贤而赐之氏,昭示苦辛之德,含二义而成一字,上古下辛,取诸辜焉,拜告林氏祖,自此以辜为姓。”
  清代《桃源儒林辜氏宗谱源流序》载:比干后裔有一分支为林姓辜氏,本为晋安郡王林禄后裔。辜氏始祖林达中,系禄公7世孙,效诚公孙,唐太宗贞观八年登进士第,授江西观察使。除苛政、便民利。民爱之如父母。失于朝官参劾,被诬陷入狱,民保留之不得,随入京师叩阍保留之。唐太宗遂开释之,知其贤,且嘉其有辛苦之德,于是以上古下辛两字合为一义赐姓。
  在福建、广东等地,当代又编修了一些辜氏族谱。当代南昌辜氏族谱世系:
  (晋安林始祖)禄——景——缓——格——靖之——遂之——遁民一玉珍一元次——卜辜一广——效诚一宜国——正
  林正,字达中,为林禄15世孙,辜氏始祖。
  元代《南昌辜坊辜氏族谱载》:辜之上祖本辛姓,乃高辛氏后裔,又称为比干之后,梅伯之后,由辛姓改为梅姓,传至汉末,梅祉改为辜姓,成为辜姓始祖。
  古代姓氏书中,没有记载辜姓历史名人中有官高权重的大人物。据《万姓统谱》载辜姓历史名人只有8名,其中宋代3名进士,元代永丰尹辜中,明代2名进士,其中1人官至广东参政(辜颛),另外1名知县,1名举人。而在辜氏族谱中却记述了一批地位显赫,的大人物。
  在南昌《辜坊辜氏族谱》中有:  宋代:辜守素7世孙辜叔旺,任洪州刺史。
  在福建和广东的《辜氏族谱》则有:
  五代后晋时:辜守素任石敬塘的大司马大将军,曾与周世宗,宋太祖打过仗。
  唐代:辜达中任江西观察使。
  晋代:辜尧臣任大司马将军。
  唐代末:辜守素以武功仍袭大司马将军,与黄巢同时代。
  五代:辜守素之孙辜九功仍世袭大将军。
  辜达中之子辜瑞任礼部侍郎。
  辜端长孙辜源任洪州刺史,追封丞相。
  辜源长子辜桓任谏议大夫,追封邾使。
  辜源次子辜植任吏部员外郎。
  辜源弟辜澜任雍丘令。
  辜澜子辜逞任户部员外郎。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许多职官不符,是谱牒的通病。无法穷究。
  目前,同奉林正为辜氏始祖的清代福建《桃原儒林辜氏宗谱》同广东潮安辜厝村《辜氏族谱》所载,前者称林正为林禄7世孙,后者却为9世孙。虽有不同,但辜氏中源于林氏者可谓辜林同宗。非源于林氏者之辜就与林不同宗。同姓不同宗者各姓氏比比皆是,应面对多元的现实。轻易武断地否认是不可取的。

  林李同宗

  福建泉州则有林李同宗的特例,在泉州城内龙头山,有一座“清源林李宗”。这是泉州和南安榕桥林李两姓子孙为纪念共同祖先林闾而建的。在清源山麓老君祠右畔,有林闾与夫人等九世合葬墓。墓前望柱上有李贽撰写的对联:“九世同坟,历代明祀光俎豆;一宗两姓,熙朝文物夸李林”。过去,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林闻忌日,林李两姓子孙要集齐到宗祠里祭祖;每年清明节,两姓子孙要派人到清源山麓扫墓,缅怀他们的祖先。
  据明嘉靖己未科进士林奇材(林闾之八世孙)所撰墓志铭称:“睦斋公讳间,字君和,生于元致和元年戊(1328年)二月一日吉时,卒于明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年)十二月初一吉时。”“葬在晋江县三十九都清源山麓,土名北山老君祠边右畔”。族谱也记载:
  林闾字君和,号睦斋,“为人敦厚寡言”,“承藉前人私蓄之赀,常表家客航,泛海外诸国。是年元纲解钮,夷人据泉,干戈挠攘,狱讼繁兴,而岁又饥馑。公尝散积以济之,活人者多。夷人虽暴,不敢有犯者,多畏公之德耳!”
  林闾的后裔“一宗两姓”,如何分派,翻开《清源林李宗谱》就一目了然。宗支图载:林闾有两子:长名驽,号东湖;次名端,号直斋。林驽生五子:长子信,无嗣;次子仙保,号通衙,居泉州。子孙分布于学前、登瀛、胭脂巷、教场头和新桥一带,均姓林。
  林驽三子信生,移居南安,称胭脂巷村,改姓李,叫李信生。有趣的是隔世又姓林,如四世林学乾、六世林宗洁、八世林载贽,后改姓李名贽。
  林驽之四子玉生、五子福生,徙居南安,称庵前村,后裔均姓李。
  林闾之次子端,生二子:长信与,无嗣;次添与,徙居南安,名尚塘村,改姓李。
  胭脂巷、庵前、尚塘三村相邻,总称榕桥李。他们的昭穆排行是:“君景广秉溥,唯夫道克士,可子孙公卿侯世德,丕承远垂芳……”1988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到南安寻根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就是榕桥人。他的祖先“卿”字辈渡海往台,至今源流篇已历七代,远哲博士属“远”字辈。
  清源林李“一宗两姓”中出了许多举人、进士,较著名的有:
  林 钺 字宏用,号西泉,林闾六世孙。明弘治七年(1504年)甲子科举人,明正德三年(1505年)戊辰科进士,官南京太平府知府。
  林奇材 号丰瀛,林闾八世孙。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进士,任广西平乐府知府。
  林奇棻 号九畹,林钺之孙。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举人,任云南曲靖府知府。
  林而廷 号天咫,林奇材孙。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举人,官刑部郎中。
  李 贽 字宏甫,号卓吾,林闾八世孙,林奇材堂弟。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举人,任云南姚安知府。
  李应先 字道表,号觉石,林闾八世孙,李贽堂弟。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任云南陆凉州知州。
  李俭台 字仲方,号为舆,李应先子。明万历二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任浙江左布政使,升光禄寺正卿。
  李孕昌 字少文,号云思。清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举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进士,任山东沂州府日照县知县,河南睢州知州。
  以上八人中以李贽最为杰出,别号温陵居士。生于明嘉靖七年(1527年)原姓林,早年丧母,七岁读书,学名林载贽,旋改姓李,因避皇帝讳,去“载”字,名李贽。自幼倔强难驯,不信道,不信释。26岁中举,30岁到河南辉县任教谕。明万历五年(1677年)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居湖北麻城龙潭湖芝佛院,从事中华林氏著作。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说书》、《初潭集》、《明灯道古录》、《孙子参同》、《九正易因》等书,加上手录及所评点的,多达近百种。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斗士。
  在泉州万寿路“李贽故居”里,保存有“瀛洲林李分派二世祖东湖公墓道碑”一方,依次锈刻着林钺、林奇材、李贽、林奇菜、李应先、李俭台等人的名讳、仕进等次和官职,还有“联济南陇西为鼎族,蔚政事文字之名贤”的楹联,都雄辩地说明确有“林李同宗”的存在。
  明代以来,研究李贽的专家学者众多,硕果累累。而研究林李同宗的也不少,但对林闾之后代为什么“一宗两姓”则众说纷纭。明代泉州李光缙在《登瀛林氏祠堂记》里称:

“林氏之先自睦斋公,生二子,长东湖公,次直斋公。东湖公之子通衢公居郡城之登瀛里,以林为姓。直斋公之子添与,改籍南安,始姓李。其后,东湖一派亦有从李姓者,世所称李卓吾先生是也,……仍姓林者改李,李姓者改林……世远事湮,莫从考据。然昭穆不紊,祭祀佥同。姓分而族不分,此乃荐绅家一大盛事云。”(见李光缙《景璧集》卷九)

  林尹同宗

  在湖北汉川则有林尹同宗的特例。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林茂在福建莆田石头村创办团防,投身营伍,二十八年归明,投汤和,讨贼有功,授绥远将军。明洪武二年(1369年)调守岳州,后赐屯田千亩于湖北沔阳杨庄院林家脑,遂定居,生三子:秀一、秀二、秀三。后秀一迁汉川南湖陟步头白果树,立敦本堂。为避军籍改姓尹,传至七世尹大本任瑞州知府,遵叔父遗愿始修宗谱,并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奉准复姓为林。由于当时意见分歧,有的族人不愿复姓,遂形成林、尹并存的状况至今。

  子姓王子

  在以东莱曲城(今山东掖县东北)为郡望的王姓人的姓氏是由复姓王子所简化而来。该复姓“王子”的祖先,一说为王子比干,一说是王子成父。如《广韵》、《王基断碑》各云其说。两说何为是,今己无从稽考。而钱宫詹《金石文跋尾》竞谓“王子成父为王子比干之后”,成为两说之调和。但王子比干和王子成父历来被视为复姓王子氏的祖先。传至汉代以后复姓王子已很少有人使用,多已将王子简化为王,正式并人王氏,弥久已不可分。

  林衍邢陆

  由子姓林氏改为柴氏、辜氏和李氏,上面已述。据《万姓统谱》载,尚有林氏改为邢氏和陆氏者。明代邢一凤,字伯羽,龙江卫人,原为林姓,后改为邢姓,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翰林侍讲,出参四川,升副使致仕。其后裔为邢姓。明代礼部尚书陆树声,顺天府丞陆树德,原为林姓,后改为陆姓。其后裔为陆姓。
 

上一篇:林氏肇基衍派
下一篇:辉煌人生——为江西宗亲林大昌先生八十寿辰而作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