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永泰林氏宗祠 偏居一隅金山堂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10-4-11 22:07:30  返回首页

永泰因地处偏僻缘故在漫长历史反而少遭侵扰,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得以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保存下来,如嵩口古民居群、同安青石寨、米石寨、县城黄堂、大洋汪堂等它们张扬着江山社稷的精神和持之世的根本,承载着心向善、见贤思齐的淳朴民风

  这些古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当属永泰洑口乡洑口村的祠——金山堂。金山堂所在位置离县城七十八公里,长期以来与外界沟通不易,知者甚少。2001年10月,金山堂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它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尽管此番省文保专把它定性为清代建筑,但据代代相传的法,金山堂是林氏先祖于唐朝时建筑的。笔者翻阅了林氏谱,又查阅了永泰县境内的文字资料,上面均记载其是建于唐代。2006年出版的《爱永泰》丛书,书中记载:金山堂始建于唐会昌六年(846年)。看来,关于金山堂的始建年代众纷纭,还会有一番争议。

  金山堂所在位置平旷,其背靠炮台山,苍松翠柏,古朴葱郁,遥望门前崖山,挺拔峭立,巉岩如叠。右边,潺潺大樟溪从德化县发源,奔流至此,围着洑口村绕了一个大圆圈后,从门前崖山脚下,往金山堂右边流向远方。金山堂,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老祠,山水给予了它传统意义上的风水滋养,赋予它灵气。

  金山堂是莆田归延里“九牧祠”之后最古老的林家祠堂,虽历尽沧桑,仅留正座一处,建筑面积仍有500多平方米。解放后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祠堂被政府征收为永泰洑口中心小学的校舍,后又成为教师宿舍楼,其回归林氏颇经历了一番波折。近年,林氏后人集资整修,整个过程在专家指点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修过程中,推掉下埕的原学校部分宿舍楼,新添了书院,白墙红柱,鳞鳞黑瓦上,双重飞檐高翘,雕龙画凤,古朴庄重。与书院相连的正座基本上是原有建筑,远远看去,便可看见黑瓦上,双层燕尾翘脊,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气派庄严。近观可见屋顶上彩绘的内容:龙凤呈祥,花鸟献瑞。祠堂为穿斗式木结构,大厅为悬山顶,屋檐滴水装饰古香古色。大厅两侧厢也比较完整。门、窗均是长方形格式,厅堂柱珠为青石打磨,上面没有花纹图案,十分古朴。巍峨的门楼是新修的,和祠堂浑然一体。笔者当年住在此处时,常见到迁往德化的林氏后人,浩浩荡荡地来此和当地林姓族人一起祭祖。大厅正面设神主龛,鞭炮齐鸣香烟缭绕的氛围里,们虔诚地祭拜天地神明,祭祀列祖列宗。正厅之上,高悬着“金山堂”堂号大型横匾,上悬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山高水长”黄底金字竖匾。大厅左右两边,还悬挂有“正义侯王”、“护之帅”、“兵部尚书”、“都督将军”、“父子三进士”、“兄弟双武举”等先祖的牌匾和清道光皇帝御题赐匾“翰苑先声”。彰显着林氏族脉绵长,人文荟萃。

  事实也是如此,翻阅着林氏后裔、永泰东门小学书记林家福先生借给我的《林氏族谱》时,了解到:林氏太始祖是殷商时比干,其忠烈仁显精神留传后人。《金山五口林族谱》记载,金山后裔中,历史上出过进士41人,文武举人30人,贡监生员319人;《永泰县志》载:林氏清道光年间鸿儒林绍苍,著作甚富,有《也山诗文草》传世,时与陈应魁、余潜士齐名,人称“三博士”。当代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林氏族人有近十位烈士。林氏后裔现有大学生及中高级职称781人,留学生3人,研究生7人,科局以上干部300多人。近年来,台湾林姓宗频繁回乡祭祖寻根,有的还在大陆投资兴办企业,为推进两岸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

  颇值一提的是:林氏族人中有个林大有(1526-1559)是历史上著名的抗倭英烈。永泰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倭寇攻破洪塘,侵犯台口,逼近永泰县城,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知县周焕,带着林大有等一应民众,在兵饷不足、装备简陋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林大有率兵民在县城东南角顽强抗敌,弹尽粮绝之后,且战且退,转入巷战,继续用大刀、棍棒与敌周旋了两昼夜。有人劝林大有逃避,但林大有仍坚定地说:“我誓与城池共存亡!”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大有牺牲后,甲胄完好,手握钢刀,怒目圆睁,神态栩栩如生。

  愿偏居一隅的金山堂,时逢盛世,勃发异彩。

上一篇: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松北村林家祠堂
下一篇:石龙林屋村林氏宗祠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