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林硕德公简介 林硕德(860--926)唐未寿州农民起义军前锋将,五代开闽都统使,六桥林氏入闽始祖.始祖硕德公于唐咸通元年(860)一庚辰年三月初三日诞生于固始县一个农民家庭,字邦定,号天复,军中尊呼十八翁,中和元年(881)秋,率从参加王绪领导的寿州农民起义军,为民除害,光启元年(885)正月随王入闽,沿途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封为前锋将军,光启二年(886)八月攻下泉州城;景福二年(893)四月又率军独趋邵武,八月中秋定泰宁,远近山区,沿海游散武警力量20余部相继归降,使王氏据有七闽之地,乾宁四年(897)十二月向闽王王审知提出"礼贤任能,修葺城池,训练士卒,轻徭薄赋"的治闽良策,王审知大喜,以翁为威武军都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刚被封为闽王的王审知也封翁为开闽都统使,成为闽王在军事上最得力的部将,乾化三年(913),始祖硕德公致仕,食邑古侯官县治,定居闽王赐建的大屿头山三进封第,见玉浦江环绕,建六座木桥,使之四通八达,遂称六桥林氏,同光四年(926)十一月十八日,始祖硕德公逝世,享年67岁,他在几十年马生涯中英勇善战,出生入死,为王氏开闽事业,为福建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林硕德公世系传 第二代林延皋入闽始祖硕德公长子,名景和,行一,为拱宸卫都指挥.生九男:长仁绍,次仁翰,三仁果,四仁琚,五仁立,六仁普,七仁朗,八仁穆,九仁甫,个个魁武英俊,时称六桥林氏九龙. 林延晁入闽始祖硕德公次子,字景众,行五,袭父荫.生4男:长京,次亿,三浩,四裒. 林延晖入闽始祖硕德公三子,名景曦,行九,少年掌兵,志图报国,殁于王事,年仅22岁,未娶失系. 第三代林仁绍,延皋公长子,名宗继,号九宜,行十一,为唐殿使.派衍上街六桥林氏,生3男:长序,次痒,三庸. 林仁翰延皋次子,林仁果延皋三子,林仁琚延皋四子,林仁立延皋五子,林仁穆延皋六子,林仁普延皋七子,林仁朗延皋八子,林仁甫延皋九子. 第四代林序,仁绍公长子,名惟春,行一,生2男:长敦,次孜.林痒,仁绍公次子,名惟夏,行二,时二十四翁也,生2 男1女:男长效,次敷.女适凤岗刘.林庸,仁绍公三子,名惟秋,行三. 第五代林敦,序公长子,安锡睦,行一迁居武平,是武平六桥林氏支祖.林孜,序公次子,字锡勤,行三,迁居兴化,林效,痒公长子,名锡厚,行二,以子为贵,赠正奉大夫.生3男2女:男长安宅,次安国,三安世,女长林瑛,适浦尾郑;次林琰,适厚屿黄.林敷,痒公次子,名锡远,行四,登状元徐铎榜,宋熙宁十年(1077)丁已科进士,历任奉议朗,知同安县.生2男:长宋显,次文显.林扬,庸公子,行五,字惠宣,登状元叶祖洽榜,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知无为军等官职. 第六代林安宅(1097--1179)效公长子,字居仁,号寓庵,行六十,登状元李易榜,宋建炎二年(1128)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端时殿大学士,晋封开国伯,历仕版53年.生1男1女:男澈,女适进士刘奎,凤岗刘氏. 林安国,效公次子,字邦翰,登陈诚榜,宋绍兴十二年进士,历署承议郎,监察南康府诸榷军务.生1男:虎 林安世,效公三子,安居广,号以衡.生1男:怀资. 林宋显,敷公长子,名孝扬,行一,登状元王十朋榜,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进士,任江西安抚司机宜,任江西安巡使,总理机宜,适居江西. 林文显,敷公次子,名孝标,行二,生1男:行可. 第七代林 澈,安宅公子,字德清,行六十六,主管台州崇道观.生3男:长力行,次志行.三中行. 第八代林力行,澈公长子,生1男,焯.林志行,澈公次子,生2男:长霓.次震.林中行,澈公三子,生1男:召.林鲂,怀资公子,林伯熙,行公长子.,.生2男:长德达,次德建.林仲加,行可公次子,生1男:德遵. 第九代林焯,为行公子,生2男:长珏,次超.林霓,志行公长子,生4男:长忠,次建,三柬,四栗.林震,志行公次子,下代迁居甘蔗镇南山村.林炤,中行公子,生1男:瑜六桥林氏.林德达,伯熙公长子,迁凤岗浦上.林德建,伯熙次子,林德遵,仲加公子. 第十代,林珏,焯公长子,生3 男:长一枝,次一柱,三一椿.林超,焯公次子,生1 男:林森.林瑜,炤公子,生3男:长鼎,次鼐,三? 以下为闽侯林氏名人: 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侯官(今闽侯县南屿镇南屿)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出生。年青时游学于中书舍人吕本中的门下。首次赴京参加礼部会试时,行至浙江衢州,因思念双亲,忽而折返家中,以尽事亲孝道。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年已四十的之奇始登进士第,授莆田主簿,后改任长汀县尉。绍兴二十六年召试馆职,任秘书省正字,又转为校书郎,次年,兼任国史日历所检讨官。这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的《三经义》(指王所撰的《毛诗义》、《尚书义》、《周宫新义》),他竭力反对,认为王安石的《三经义》有如魏晋时期的清淡家何晏、王衍之流不务实际,空谈玄理之学,危害之大,胜于桀纣。还认为,靖康之乱,其根源就在王安石《三经义》的空洞学风所造成的。朝廷采纳他的意见,停止推行王安石的《三经义》。 林之奇生当宋王朝失去半壁江山、在江南建立苟且偷安的南宋政权的历史时期,朝廷大臣多主张屈辱求和。林之奇却上书当局,认为“久和厌战,人之常情。金人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以欲战之意,非果欲战,所以坚吾和也。欲与之和,宜无惮于战,则其权在我。”所以他主张加强战备,只有能战,才能求和。在南宋政权中,他是一位积极的主战派。他还认为“战之所需不一,而以人才为先。”竭力主张搜罗人才,充实国力。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林之奇以痹疾请求外放,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参帅议。后又被落职返乡,以宗祠为家居,授徒著述,自号拙斋,人称拙斋先生。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浙江吕祖谦慕其名,远道来闽从其学。淳熙三年(1176年)病卒。有《尚书集解》、《春秋、周礼论》、《孟子讲义》、《论语注》、《扬子解义》、《道山纪闻》、《拙斋集》等书行于世。 林五娘(1261~1309年),女,佚其名,因排行第五,人称五娘,后人尊其为“义姑”。五娘生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是闽县崇善西乡永庆里塔林村(今闽侯县尚干镇)人。 林五娘生在官宦世家。祖林禹臣,系南宋绍定二年神童科进士。父林津龙,是宝祐元年进士,官至尚书干官,后渐以他的官职名其故乡为尚干。 林五娘从小随父居官在外,知书达理,喜览刘向编写的《列女传》,秉性温良,端庄贤淑,聪慧能干,为父母掌上明珠。 林五娘19岁时,南宋王朝灭亡,父母相继病故。五娘兄长林维本担任广东盐运使,见南宋已亡,弃官回到故里,隐居茶峰山(五虎山)下半月池。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林维本带一家人乘船往光裕里筹岐村(今长乐县辖)祭津龙之墓时,渡江遭大风,船翻沉,维本等溺死。家中仅存津龙生母黄氏、维本妻郑氏、九岁侄女及五娘四人。 兄嫂郑氏有遗腹,同年十一月廿七日,生下男儿,名元士。后嫂亦因悲痛过度而亡。眼看一家“重闱皤皤人已老,孤雏呱呱母长眠”惨景,五娘悲痛不已,认为家庭的支撑,非老稚所能为力,决心以《列女传》中鲁义姑等为榜样,矢志不嫁,上事祖母,下抚孤侄,“为林氏延续”。她治家有方,对侄儿教育严而有恩,胜似亲生子女。时人向她求婚不绝,然终不能移其志。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五娘29岁时,祖母黄老太病逝,她治丧如礼。逾年,侄女(林元士的胞姐)出嫁,她亦尽心备办嫁妆。 五娘含辛茹苦,终于培养侄儿林元士长大成人,择偶成婚。她功成身退,喜曰:“吾今可卸责矣!”将所有资产凭证,全部交付元士掌管,自己则念经吃素。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十二日寿终。 后人为表彰林五娘,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拓尚干宗祠西边建造“林义姑祠”。 林春泽(1480~1583年) 字德敷,号旗峰,侯官(今闽侯县南屿镇南屿村)人,生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幼时能诗善对。正德五年(1510年)中举,正德九年登进士第。正德十年授户部主事,负责审核临清关税。武宗南巡,进谏的官员皆受杖责,罚跪午门。春泽不为所动,犯颜上疏数千言以解同僚之困。皇帝侍从江彬,仗势作威作福,春泽持正不阿,江彬亦畏其刚直。后坐事谪甘肃宁州州同。旋调吉州(今属江西省)副职,因有政绩,升为广东肇庆府同知。当时岛寇抢掠高州,朝廷命春泽代理广东高州知府事。春泽深知官兵之害民,不足以收民心靖岛寇,于是将旧部尽行遣散,以土著武装代替,遂平岛寇。春泽亦以军功升任南京刑部郎中,出为贵州程蕃知府。在职期间,重视文化教育工作,起用德才兼备的人士分任少数民族村寨塾师。边境卧龙、通州屡失地,春泽与安顺宣抚司李指挥商议对策,收复失地。此举功未上报,已招嫉忌,遭中伤,以候调遣归,时年六十。春泽就在南屿使亭山上构筑“锦溪草堂”,以娱晚年。 春泽精通《五经》。有诗名,常与郑善夫、方豪、何景明等唱和。暮年体犹矫健,登山涉水无倦容。百岁时,朝廷邀请他重宴琼林,被誉为“人瑞翁”。春泽寿逾百岁,身经成化、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六朝。朝廷先后敕建有“人瑞坊”、“六朝大老坊”。春泽子应亮、孙如楚、玄孙林慎皆进士,故又额题“父子孙孙世进士”。 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十五日卒,享寿一百零三岁。敕授承德郎,赠大司空。遗著有《谏巡幸东南疏》、《应召陈言疏》、《荃谛》四卷集、《家训》十六篇、《人瑞翁集》十二卷。 林克庶(1859~1936年),又名宜熙、振煦,今闽侯县甘蔗镇青岐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卒于民国25年(1936年)农历三月初九,时人称为疡科先生。林克庶童年在省垣私塾读书,专心研习历代医家名著,后以设斋执教为生,兼事中医疡科,为人忠厚爽直,热心乡间民事,性嗜酒,一生遭际坎坷,家景清寒,林克庶治学严谨,医术高明,临床经验丰富,辨证施治准确,用药处方奇妙。林克庶曾著有医书和留有处方稿本,惜均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推荐电脑设置分辨率:1024*768 IE6.0 浏览本站最佳 《林氏宗亲网》粤ICP备19056618号-3 公益网站服务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邮箱:chinalinshi@qq.com 站长QQ:9796964中国林氏宗亲网:www.linshi.org 林氏商盟网: www .lim.cc网站QQ总群:中国林氏至尊群:88804138(两千人群) 中国林氏宗亲会群:18700074 中国林氏文化传播群:8765551中国林氏全国分群:中国林氏福建宗亲群:13888857 (两千人群)中国林氏浙江宗亲群:61654323 中国林氏山西宗亲群:85404181中国林氏江苏宗亲群:76196403 中国林氏广西宗亲群:2600739 中国林氏广东宗亲群:111947037 中国林氏山东宗亲群:81669322中国林氏河南宗亲群:5842475 中国林氏海陆丰宗亲群:71150599 中国林氏晋江宗亲群:49536681 中国林氏漳州宗亲群:87915967中国林氏湖南宗亲群:15380407 中国林氏聚贤堂:55472755 中国林氏家园联谊会:113601223 中国林氏潮汕宗亲群:73862882中国林氏梅州宗亲群:140647187 中国林氏广州宗亲群:122340811 中国林氏重庆宗亲群:95429303 中国林氏泉州宗亲群:152933579中国林氏四川宗亲群:146684578 中国林氏贵州宗亲群:147752963 中国林氏南安宗亲群:158424833 中国林氏江西宗亲群:158554209中国林氏安徽宗亲群:60959712 中国林氏商联会:33260008 中国林氏家谱校对群:148020557 揭阳林氏八房祠宗亲群:148020133 中国林氏石狮宗亲群:2273083 中国林氏安溪宗亲群:154291204 中国林氏宁德宗亲群:154438326 中国北部湾林氏商联群:10133422中国林氏河源宗亲群:108534414 中国林氏贵港宗亲群:161635955 中国林氏福州宗亲群:184240317 中国林氏闽南宗亲群:32844819中国林氏闽北宗亲群:191366524 中国林氏九牧宗亲群:184647218 中国林氏吉林宗亲群:81017456 中国林氏姐妹联谊群:187026832中国林氏惠州宗亲群:158048267 中国林氏闽东联谊会:193039562 中国林氏闽台宗亲群:214384016 中国林氏上海宗亲群:132519231 中国林氏唐九牧宗亲群:148020338 中国林氏阙下宗亲群:175870774 中国林氏台州宗亲群66637118 中国林氏陕西宗亲群214289102 中国林氏海南宗亲群:229785281 中国林氏世荣公宗亲群:230237194 中国林氏湛江宗亲群:150255788 中国林氏诏安宗亲群:238420636中国林氏汕头宗亲群:277752801 中国林氏甘肃宗亲群:284850861 中国林氏新疆宗亲群:22259301 中国林氏云南宗亲群:125927683 中国林氏粤东宗亲群:288155724 中国林氏揭阳宗亲群:320290045 中国林氏北京宗亲群:280232936 中国林氏河北宗亲群:143058981中国林氏玉林宗亲群:55307885 中国林氏百色宗亲群:327507412 中国林氏湖北宗亲群:123997942 广东吴川林氏联谊会:76360926中国林氏桂林宗亲群:40415211 中国林氏贵州瓮安宗亲群:362752504 入黔大福公后裔寻根:219783078 中华林氏江西宗亲会:304359918中国林氏肇庆宗亲群:366386718 中国林氏粤西宗亲群:384361345 中国林氏廉江宗亲群:511492864 大别山林氏宗亲联谊会:219825783关注林氏商盟社区
《林氏宗亲网》粤ICP备190566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