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文镜,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福建省侨联海外顾问。
1928年生于福清市阳下镇溪头村。1936年,赴南洋。1965年,成立私人有限公司,出任总裁。1987年,回到故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投资涉及工业、农业、港口业、酒店业、房地产业,关联20余家大型企业。其中,1989年创建的融侨集团,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在21年发展中,已成功布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州、福清、武汉、西安、合肥、南京11个城市,成功开发50多个社区,为50000余户家庭打造了经典的高尚住宅。2009年,成为福建唯一一个跻身百亿俱乐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林文镜参与创建国家级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独自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侨办台湾中小企业的洪宽工业村、第一个海峡两岸农业科技试验园。在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实践中,探索出了新时期华侨造福家乡新路——福清模式。
经典语录:
邓小平是我的恩人。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回来报效祖国。我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靠的就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问我为家乡捐了多少钱?哪有儿子孝顺母亲还要记帐的。
1987年,林文镜率南洋工商界代表团来中国考察团。在结束对福清考察的前一天,林文镜在福清县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语出惊人:“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在一片惊愕和怀疑的目光中,林文镜有力地挥着手臂,向父老乡亲做出承诺:“我要在福清办工业区,5年内福清的工业产值将达到亿美元。”举座哗然,没有人相信,唯林文镜信心满满。
1992年,林文镜发现了江阴半岛可建世界级大港,他仰天长笑:“天公啊!你真的很爱我!很爱我们福清人!”因为在这个与台湾海峡一水之隔的土地上,前有120余个可建5万吨至30万吨深水码头的岸线资源,后有相当于一个新加坡国土面积的宽阔腹地,岸线之外还有与海上高速公路咫尺之遥的600平方公里港池。林文镜由此开始了在家乡建设国际一流大港的历程,江阴大港由此融进了他生命之中,他说:“这个港将使我的家乡永远富裕。”
1995年,林文镜正在北京推荐江阴大港时,突然病了。夫人、儿女和家乡的领导火速赶往医院。刚刚抢救过来,他就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医生,我有要事相托。医生以为他要见夫人和儿女们,没想到他要见的是时任福清市委书记的练知轩,他对练知轩说:“如果我真的不行了,你一定要把江阴港建成。”让周围的医生、护士感动不已。
2009年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检委书记贺国强在闽考察期间,专门与林文镜见面会谈。贺国强关切地问林文镜:回乡造福22年来,你自己在海外财富损失了多少?林文镜笑着答:“虽然我个人损失了很多财富,但我的家乡变样了,变得很富有了。”临别时,贺国强问林文镜有何要求?林文镜诚恳地表示:“我要在福清江阴打造海峡两岸共用的大港,希望能得到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他心里想的依然是造福家乡。
与许多企业家不同,林文镜不爱谈自己辉煌的过去。当别人津津乐道他在南洋创建的大面粉厂、大水泥厂以及码头、矿山时,他会毫不客气地打断别人的话:“这些不值得多谈!”尔后,会兴致勃勃地地谈起福清人在南洋创造的不凡业绩,他曾经扳着指头用一连串的数字,来说明福清人的伟大:南洋2000多万华侨中有25万左右是福清人人,约占1%。但百分之一的福清人,创造了当地80%的纺织业,65%的烟草业,100%的面粉业,65%的水泥业……
每每说到这些,林文镜的脸上写满自豪。只有这样将福清人的成功当作自己的成功,将福清城市建设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为福清奉献出自己的所有。
福清脱贫致富的时代推手
就在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之际,1987年,林文镜将海外的产业交给他人管理,自己则回到福建、回到家乡福清投资。
1986年底,林文镜组织了一个工商考察团到中国内地考察,上海、广东都提出可以提供一平方公里的无偿土地,供其开发并享有当地所有的优惠政策。面对这样的机遇,经商大半辈子的他当然心动。但最后,他仍选择了当时还相对贫穷落后且投资环境较差的福清作为自己的投资地,他很动情地告诉记者说:“我的家乡比上海、广东穷得多,正因为它穷,才更需要我们来为她做一些事情。”
福清是一个隶属于省会城市福州的县级市,1987年工业总产值4.3亿元人民币(含两水,即水产水果),约等于5000万美元,经济实力在福建全省64个县中排名第58,当时福清的发展规划是争取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仅仅达到12亿元人民币。林文镜考察之后,敢想敢做,对家乡经济起飞计划了一个前无古人例子的自己的设想:“我要用5年时间帮助家乡工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之后,他与福清签订了“福清五年发展计划”,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商参与制定的地方发展计划。
“如果单是输血,没有用的,福清富裕不了。我要为福清建造一部造血机器,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新鲜血液,让福清永远富下去。这样做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财力,但我要做,因为这对家乡更有用!”林文镜说。
他首先从改善福清投资环境入手,兴建融侨大酒店,上马3000吨江阴下垄集装箱码头,修建宏路到福清的水泥路… …,捐赠十万门程控电话母机,捐资办起了一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还开办了农民夜校。他还捐资办起了医院、图书室、礼堂、网球场、田径场、电影院。福清缺水,乡下人原来喝的水都是上游受过污染的河水,林文镜担心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村民的体质。他积极支持,推动闽江调水工程,并带头捐巨资,为的是能根本解决今后福清工业发展水资源的瓶颈,同时让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他还捐资修建了四车道的水泥公路从溪头直通县城。
尔后,他力主千方百计引进外资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协助福清政府联合创办“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独资创办“洪宽工业村”,利用自己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吸引大量外商、台商投资福清。
那段时间,林文镜自掏腰包做“福清招商大使”,穿梭于世界各地,向人们介绍福清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回报前景,邀请客商到福清投资兴业,其中仅台湾他就去了100多次,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一个台湾工商考察团到福清去。为了让台商放心来福清投资,林文镜甚至向台商保证,如果由于政策和其他环境等原因,在福清投资带来任何损失,将由他负责赔偿。
在林文镜的精神感召下,很快就有80多位台商前往福清投资办厂,这其中包括现在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的冠捷电子等大型企业。为了吸引冠捷来福清,林文镜承诺自己先出资买地、建厂房、并提供生产流动资金,而当冠捷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显示器专业大厂时,作为董事长的他却把自己股份的一部分,让给乡亲和境外伙伴,他说“我想用这吸引更多企业家到家乡投资兴业”。
1991年,福清提前一年实现了工业产值4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这时,林文镜又帮助福清市制定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与福清市政府联合创办了“元洪投资区”,使福清在1995年经济实力跃升为全省第二。到2000年,福清工业总产值已达400亿元人民币。
如今,位于林文镜老家溪头村的洪宽工业村拥有企业125家,80%仍是台资企业,以生产机电、铝合金、家具、食品、雨具等轻工产品为主,80%产品外销,2009年工业村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拥有现代化的公园、医院、学校、老人院,被称作“福州的小台湾”“中国第一村”。
林文镜对家乡的建设,有“五个坚持”:即,第一个坚持,是打造一个年产值5亿美金的工业基础,他坚持5年达成了这个目标;第二个坚持,是让福清工业年产值达到50亿美金,他用8年实现了这个计划;第三个坚持,是建一个深水海港,他坚持了整整8年,江阴港一号泊位才建成通航;第四个坚持,是让福清工业产值达到500亿美金;第五个坚持,是让福清30万新侨的散资在造福家乡中得到强劲的增值、保持。前三个坚持都已完成,后二个坚持正在进行之中。对此,他很有自信。
诸多大手笔创举:与地方政府联合创办中国第一个侨资经济开发区——融侨经济开发区、第一个侨资中小企业集中区——洪宽工业村。他创造了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以侨引侨吸引外资新形式,在福建福清投资和引资创办了160多家工业企业。
造福家乡新四大计划
这些年来,林文镜先生四处奔走,全力推动尽快实现自己的四大愿望:希望政府能重视新华侨的余资利用、开发福清江阴半岛、成立新侨银行和建设福清新城
在2004年首届世界闽商大会上,他首次提出“新侨”与“新侨余资”概念。他说,“新侨”,指的是改革开放走出国门的华侨;“新侨余资”是指新侨因为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无法在海外投资,因而将辛苦所得寄回家乡的资金。
对于华侨的力量,林文镜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指出,未来海外华侨的主要力量在于新侨,祖国政府应重视联结和发挥新侨的力量。而那些在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他们多将在异域辛苦所得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由于没有投资意识和经商经验,往往将这笔侨资挥霍一空。
林先生分析说,目前福清有新华侨30万人,约有余资300亿美元左右。福建全省有新华侨400万人,约有余资1000亿美元左右。据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华侨资产约3万亿美元,其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在飘荡。如能把这笔巨大的游资吸引到祖国建设急需用钱的大项目上,让这些新侨们在造福祖国的过程中,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而他们与祖国的感情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紧密。
这些年来,林文镜不仅这样呼吁,他还亲自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及其家人自由组合投资大陆。在他的引领下,新侨余资已投入了福清江阴半岛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投资的项目有码头、港口、高速公路、工厂、国企改造、酒店、餐馆、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在家乡福清市工业产值从50亿美元向500亿美元发展的宏伟规划中,没有深水良港已成为经济制约瓶颈。于是,林文镜和时任的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一起去寻找深水良港,他们考察步行几百公里,终于找到了可建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江阴半岛大开发,林文镜先生已经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来推动。
记得5岁的时候,家里生活拮据,经常吃不饱。林文镜的奶奶谈天时曾给他感叹地说过一个愿望。她说:“什么时候天上如果掉下个聚宝盆,我们就把一袋白米放在盆中,吃完了还有,让大家都有饭吃,那该多好哇!”林文镜说,其实奶奶所说的聚宝盆,就是让他呼吁八年之久才动建的福清江阴港,它可以让福清人民不但吃上白米饭,而且是投资创业发展经济,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据勘探,江阴半岛可建1万吨至30万吨的深水泊位100个以上,而且有500平方公里腹地及天然避风港和黄金水道,长年不淤不冻,港口天然资源与面积超过新加坡,建成后将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亚洲、全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而且,在此建港区投资成本非常低,仅是新加坡的六十分之一、香港的三十分之一。这里,可建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
兴奋的林文镜为江阴半岛设计了发展思路:一要使江阴半岛的开发,成为推动福清、福州甚至福建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二要把江阴半岛建设成一个国际性的营运中心、洲际贸易中心和临海重工业基地;三要把江阴半岛建设成连结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发展的交流平台,推动海峡两岸“三通”和祖国早日统一的重要基地。
2003年7月26日,林文镜就曾个人出资举办“江阴大开发投资洽谈会”,邀请世界各地230多名福清籍新侨代表回到故乡。洽谈会上,福州和福清市主管官员介绍了江阴的开发规划和发展目标,来自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专家则对江阴具体投资项目的增值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新侨研究如何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在江阴的投资项目。听到这些鼓舞人心的项目介绍,当场就有40多名旅居海外的福清籍乡亲,决定投资10亿元人民币参加江阴半岛开发。目前,江阴半岛上已有10余家由新侨独办或参办的工业企业。
林文镜还殷切希望政府能出面牵头办一个华侨银行或者是新侨银行,由于银行的投资容量极大,可以让广大的中小华侨都来投资参股,成为银行的股东。他说,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合法广泛吸收新华侨的资金,运用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建设。大量的新侨资金都可以吸收进来,既可以解决祖国急需的建设资金,又可以使新侨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还能借助经济这条红线将新侨的心永远与祖国连在一起。
林文镜感慨地说,作为一名侨领,我有责任为广大华侨的切身利益多考虑。因此,我非常渴望祖国政府能高度关注新侨上万亿美元余资,以及这股巨大力量的作用发挥。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如能实现这些愿望,我这一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近些年来,林文镜又着力于推进福清新城建设。每一次回乡,他都徜徉在福清老城,常常会有救护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细问之下,知道又有老人在家里上楼时摔倒。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林文镜开始为家乡“前胸贴后背”式的自盖楼房担心,他找来不少建筑行家,问人家福清是不是地震带,当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又问:“像这样自盖的六七层楼房如果地震是否会有危险?”人家告诉他:“不但因为楼距近,地震来临难逃生,还因为不是框架结构,地基不牢,地震来时易倒塌。”这让林文镜开始为家乡父老乡亲所居捏一把冷汗。去冬今春,“甲流”突来,日益猖獗,电视里都谈到空气不流通是致病原因之一,林文镜忆起福清市一位老领导多次抱怨过,说常常被街对面那户人家炒辣椒给呛得直咳嗽。于是,林文镜又花钱请人到福清老城去做空气测试,证明在福清居民密集的小巷中不但空气流动性极差,而且人体健康所需的富氧离子极低……
这一件又一件事关福清乡亲健康长寿的事,让林文镜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设符合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健康生存理念的福清生态新城,让我的福清乡亲健康、长寿!2009年10月,林文镜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国家领导人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为他安排了京城最好的医院做体检,而此时林文镜关心的是福清人的身体健康,细问专家什么样的建筑最能让居者长寿……林文镜要做最能让福清人长寿的居住小区!为此,在他的人生计划中又添了一个项目——建福清新城!
热心家乡的兴学育才和各项福利事业,捐建元洪和洪宽系列学校,林文镜先生继承了天下华侨热爱故国故乡的优良传统,先后捐建了福清元洪与洪宽系列学校,捐建了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福州八中江南水都分校,为福州和福清捐建了锦江公园、南江滨公园、洪春公园、龙江园等,至于捐建的马路、桥梁更是难计其数。近些年林文镜捐资行善的范围在不断向着全国拓展:在北京,为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资、为全国侨商投资协会捐资;在重庆,先为万县天然气受难者捐款,又先后捐建了人民小学分校、南开中学分校;在四川,先为汶川地震慷慨解襄,又出资重建北川中学;在武汉,在南京,在西安,在合肥,在全国许多地方,林文镜善名远播……
也正是因此,数任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都不约而同地称赞林文镜是“新时代的华侨楷模!”有不少国内外媒体在论及中国特有的华侨力量时,都写下了这样一行字:“前有陈嘉庚,后有林文镜”。
他们同是华侨的杰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