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作为启示录的《林氏家风》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11-6-22 13:34:27  返回首页

旅美学者、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心研究员同奇在自传《风》曾如此深情地回忆:“大哥同济(林同济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策派史学代表物,引者注)对于诗词有着过天赋,他对中诗词的敏感主要得自祖父的讲授,每天,老人会将这个孙子叫到自己的间,教一首唐诗,自己则往往坐在马桶上解手大便同济有一次同开玩笑地,‘我是和着臭气生吞活剥地咽下这些诗词’值得一提的是,这代表了林家许多孩子们一生中所受过的小学教育,他们唯一的课本是儒学经典、古诗、古文和一些史书。他们就是靠着这些‘课本’学会读和写,没有数学或自然科学,更不要提今天的小学所提供的其他课程,老师就是他们的祖父、父、叔叔伯伯和姑姑,有时是哥哥姐姐。”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大家的生活细节,却似乎给我们透露了若干信息,没有接受过新式学堂的小学教育的林后裔,绝大部分都在学业和专业上很有成就,一些俊秀的家庭成员成为中国和美国等国的人文、科学院士。

  至少从林氏家族的历史可见,所谓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立,并不如官方的主流叙述那样尖锐和不可调和,《林氏家风》里描述了这个家族的后辈在新式教育的背景里如何迅速调适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专业选择,从而适应了专业化的潮流,完成了从旧式文人向现代专业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不是投机,而是传统的经典教育给予他们的经世致用的智慧,传统在他们这里绝对不是一个必须割舍的精神负担,相反,传统成了他们应对现代生活的精神资源,内在地构成了生生不息的背景,这才是传统真正有效的创造性转化。

  历史学家史华慈曾经说他对待现代的态度是“后退一步,远眺彼方”,林氏家族正是如此,他们在积极适应现代的同时,仍然坚守了传统传承给他们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份价值,恰恰是他们批判性地面对西方现代性的义理来源,也是支撑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操守的骨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统的家庭教育除了儒家经典,还有唐诗宋词的熏染,这对于塑造心灵的习性及艺术的品味极为重要,它其实在冲淡功名路上的风尘与焦虑,而让个体在艺术世界里不断地回溯到最本源的生命之沉思。儒家经典以及诗词世界的阅读、含玩,构成了家族内部精神生活的链条,有着最广泛的参与可能,这不像现代学校教育,越来越让家长疏离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变得没有发言权,也无法有效地参与。家庭教育沦落为学校教育的可有可无的点缀。学校悍然成了知识的唯一权威,而家长降格成付费的买家与附庸。

  《蒋廷黻回忆录》、吴相湘先生的《三生有幸》、钱穆先生的《八十忆双》等,都在隐隐约约地传达一种信息,传统绝不是现代的反题,一个真正有活力的传统是能够渗透到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大都有着留学背景的民国知识分子群体,已经成为今天的知识界自我更新和塑造自我认同的范本了,而这个群体之所以如此光辉璀璨,流露出一种高贵、优雅而富有创造力的大家风范,这与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儒家经典塑造了这几代学人的精神气质,而现代西方的专业知识提供的更多是自然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已,两者的完美结合,孕育出了知识分子谱系中的传奇。可惜的是,这些民国一路走来的知识分子,如今大都如弱草栖尘,风流云散了,而他们依托的那个陈寅恪先生所命名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传统更是在历史的风雨摧折中奄奄一息。《西潮》里的留学归来者蒋梦麟,作为抗战初期的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平东交民巷日本兵营,面对日本大佐军官的威逼利诱时,支撑他取舍的仍旧是儒家圣人的训诫“临难勿苟免”。胡适在他的日记、书信里反复提及的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戒慎恐惧的哀矜态度,以及做诤臣、立诤言的清议精神。或许正因为此,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病逝后,蒋介石才会在挽联中说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即此回看1905年废科举这天地玄黄的一幕,以及随之而来的儒家经典在读书人生活中的式微乃至消亡,就难掩历史的悲情,而无从弹冠相庆于所谓以新代旧的狂喜了。正如林同奇先生所洞察的那样:“在前现代的中国,‘读书’和‘做人’基本上是同一件事。‘读书’是指‘读中国经典、诗词和作文’,特别是指读《论语》和《孟子》;而这些经典著作所教的,主要是如何成为‘君子’,因此,‘读书’本身也就是指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读书’和‘做人’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所谓‘读书明理’。然而,作为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的专业化进程则把两者完全区隔开来,道德训练或曰性格塑造(即‘做人’)与获得专业知识(即‘读书’)完全分离,这种分离的可怕后果生动地体现在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日益加深的道德与精神危机中,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道德感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经典的阅读是与人格的涵泳、生活的修行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个持续的不断精进的过程,而传统的家庭、私塾等其实就是在对经典的重温与诠释尤其是践行中,形成了一个开放的阅读乃至道德共同体。这种教育或许难以日新月异,却能让人心态从容,也更能磨砺人格,毕竟历史真正能够留得下来的是人格,而非所谓名缰利锁。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林姓花舟”将再现南宋风情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