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郡林氏。迁徙线路是:(入闽线路同)晋安(福州)——顺昌小陈坑——南昌——宁化——河田——上杭。此脉出自闽林八世开房的玉象,下传4代至士弘(玉象——廷坚——英——礼(字德在)——士弘)。是五代后周朝周世宗(姓柴,讳荣)皇帝之子周恭帝(讳宗训)的流裔。周显德六年(959)六月十八日,周世宗皇帝在征伐契丹中忽然患病,回到汴京(今开封)就逝世,年仅39岁。当即由年仅7岁的皇子柴宗训接任后周朝帝位,仍用显德年号。南唐显德七年(960)正月,朝廷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出兵抵御北海入寇,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返回京师,恭帝禅位于赵宋,建立宋朝,改年号为建隆。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十二月降宗训帝为郑王,出居湖北房州。为避祸恐及族灾难,开宝六年(973)三月,柴家眷属、官员随从,逃至济南山隐遁。(济南山,一说系山东济南,—说系河南布政司济南山,一说系福州济南山。今汀、武、杭新编林氏族志,均以福州济南山定论)。柴宗训隐遁于济南山,并以此山为郡,将“柴”字拆分,去“此”添“木”,改“柴”为“林”,上杭济南林氏系出于此。柴宗训为济南林氏开创始祖。其子孙分布在闽西,广东平远、潮州、梅县,江西赣州、于都、吉安、遂川、会昌,浙江杭州、龙溪、遂昌和台湾省各地。其脉系是:入闽始祖林禄——12世林士弘(又名士宏,退居江西保安成山洞(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隐居,不久病故,部属离散,子孙逃离武林,为避祸,其子易林为柴。柴林世系未另立世系,仍沿用闽林世系,直至22世止,历唐、五代两朝计342年,先后11世代。)——20世柴守礼(夫人蓝氏,生2子::荣、穆)——21世柴荣(柴守礼长子,后梁龙德元年(921)六月十六日生。后周时,守礼的妹妹配后周太祖郭威,柴太后无子,以守礼之子荣为养子,幼嗣太祖,至甲寅年(954)封晋王,立为太子。太祖崩,柴荣继嗣太统为周世宗皇帝,年号“显德”,在位5年5个月。据(辞源)1573页介绍,柴荣系邢州龙岗人,太祖郭威的养子在位时,曾改革弊政,废佛寺佛像,整顿军事,奖励农业生产。先后攻取后蜀4个州和南唐14个州,又北攻契丹,重取3个州,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中国历代名君》(下)一书的《五代时著名的改革家周世宗柴荣》称:“历史上对柴荣的评价,有褒无贬,少有争议,他是五代时期业绩最卓著的军事统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显德六年(959)六月十八日驾崩,夫人符氏,生子:宗训。宗训继位,是为恭帝,年方7岁,在位半年。禅位于赵宋,降为郑王,为避祸柴家眷属、随从遁迹晦名,易柴复林,回归本姓。自北宋至今一千多年来,闽西客家中仍繁衍生息着周恭帝的后裔。清道光年间由林则徐监修的闽、粤、赣(林氏重修族谱)、(世系图)说;“五代周世宗之长子周恭帝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隐于闽省,遁迹晦名,易柴为林,改名判官,妣赖氏,生四子:朝、宝、厚、严。”又据新编闽汀武杭济南林氏族志记载,周恭帝父子始隐福州,后移莆田,继而深居汀、武、杭。长子林朝后裔先后从武平中堡迁徙潮州、梅县、蕉岭、平远等地,其余三子后裔,留居武平、长汀、上杭,部分移至赣南各地。恭帝葬于长汀濯田黄峰山,至今人们还称此地为“天子地”,其蓝、赖、郭三夫人则葬于长汀濯田刘坑头。(亦有谱称,宗训生一子名咏,宋仁宗皇帝封为崇义公。)——32世林融(名睦,字遇春。官至主客员外郎,妣巫氏—娘。因蔡五九作乱,巫氏偕6子(五一郎、五二郎、五三郎、七郎、八郎、九郎)举家逃难出门,仰天祝道:“林氏善良,不幸遇难,天地保佑,吾家所到之处,悉皆蕃衍子孙,愿好人相逢,恶人回避,吾姓双木,木之遇水则生,凡遇水地名则当焉。”行至汀州河田水口,巫氏一娘和五三郎、七郎、八郎、九郎即安身住下,五一郎、五二郎行至武平羊角水砂岗头住下。巫妣殁葬于河田青草湖。)——33世五三郎(字六郎,讳钊,林融三子。任南昌县令,官拜银精光禄大夫,直驾京兆13年。五三郎随母巫氏一娘及兄弟,偕于万一郎(讳尚卿)、万二郎(讳尚善)、万三郎(讳尚和)举家在汀州河田安居。五三郎(六郎)葬于河田青草湖其母巫氏墓侧旁。林融四子七郎原住河田,因河田海螺墩事件弄得林姓族人离散西东,其后裔伯十郎一脉辗转到官庄乡回龙村等地开基,人口十分兴旺。官庄乡和所属回龙村,分别是上杭林姓最多的乡和村。重庆邮电学院教授林德淦、美国洛杉矶大学教授(博士)林凯、美国逻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博士)林泓等均系出此脉。五子/乙郎仍住长汀濯田镇港头等各村;六子九郎从濯田迁往武平中堡丰田村开基。八郎夫妇因到中堡看望弟弟一家,不幸八郎沾病身亡,葬在中堡田背。过后,九郎送嫂赖氏一娘回濯田,九郎又在濯田病故,葬在濯田西边排上。所以,濯田和中堡两处祠堂均称为八九郎公祠堂。今濯田镇港头等村和武北大禾乡冷水、龙坑等村林姓都是八郎一脉子孙,武平中堡、武东等大部分村林姓,,都是九郎一脉子孙。其间又有4支从中堡迁入上杭各村开基。一支是九郎下传5世孙小九郎,妣曾氏,元末明初迁入才溪霞坑村开基到今,原福建省委副书记林开钦,原龙岩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庆传,系出此脉。第二支是九郎次子三十郎(字千三郎)之三子元五郎后裔六郎(字得英)迁旧县乡迳美村,民营企业家林树儒、林荣达系出此脉。此脉还有迁至临城西郊砂子凹、新塘涧头坝,才溪镇才溪村和江西会昌麻州镇大坝村的林氏裔孙。第三支是九郎嗣裔千三郎迁往湖洋乡上埔村开基,其后有迁才溪镇发坑村、旧县乡兰田村开基繁衍的两脉。第四支是10世祖春意从中堡田背村迁入官庄乡渡上村开基。
万一郎,讳尚卿,五三郎长子,宋汀阳郡丞。生于宋元祜元年(1086)正月十九日,祖居延平府顺昌县小陈坑,宣和年间随父仕南昌县尹。因避世乱,宦移汀州府河田居住,父死后移居上杭县郭坊村东门,为宋入杭开基始祖(杭林世系始祖),卒于宋绍兴十六年(1146)十月十一日,年61岁。配刘氏二娘,生于宋元祜四年(1089)二月初二日,卒于绍兴十七年(1147)五月初八日,年59岁。公婆合葬在上杭东门外石牌岗钟屋段棋子地(又叫乌鸦泊田、乌鸦落阳),背向刘宫井。万一郎公祠堂建在上杭东门城墙外汀江岸边上字巷(今大同巷)内,堂名“杭邑东洲敦伦祠”,堂号为“问礼堂”。祠堂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成,咸丰七年(1891)复修。1953年设为镇东初小校址,后设城关中学校址,因学校扩大规模,祠堂被拆除,建设教学楼和师生宿舍。 、
万一郎生二子:长子三十七郎,讳廷棣,字朴茂,次于三十九郎,讳廷桥,字宁谧。三十七郎长子念四郎继承父业理学在县城发展,下传8世分克修、清源两房,裔孙主要在县城各坊,其后有一支迁往连城县宣和乡科南村开基。一支迁往本县蓝溪镇定坊村开基。在武平悦洋的一支,其十世孙林达移居上杭湖洋水埔村开基,其后又有迁新罗区、漳平市区、江西省定南县龙头乡南丰村、江西省南昌市区和迁回县城发业的各支,如今,水埔村仍有林氏裔孙。念四郎派下在县城的裔孙已下传至30代,县城林姓有70%为万一郎后裔。龙岩市委副书记林仁芳、厦门市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林沂华系出此脉。三十七郎次子小四郎及后裔从上杭县城迁往武平县高梧石田塘尾(今上杭湖洋乡通桥村辖)、寨下、凹上、彭背开基。迁江西省兴邑岗背洞的9世孙彦Mo其弟彦瑛、彦瑺兄弟,于明洪武四年(1371)从石田塘尾村直迁广东省程乡县义化都粜米岗和河头乡(今为平远县东石镇河头乡)开基,成为上杭夕外迁林氏最旺的二房。彦瑛子孙播迁到东石、河头、大拓、泗水各村,今已发展到3万人;彦瑺子孙分布湖南、四川和广东省中山;珠海等地,已发展到1万多人。白砂塘有一支下传10世林大元于清康熙二年(1663)迁往江西省遂川县堆前镇堆前村、陂田村、杨家坊等地开基,今已发展到22代。该系还有迁往广东省潮州、浙江省龙游县沐尘乡坑头村、江西省赣州爱敬乡溪源社公下、江西省永新县罗浮花树下、江西省南昌市、吉安市、本省三明市以及武平县高梧含水岗开基的多支。
万一郎次子三十九郎任河南通判,于明永乐六年(1408)全家从河南返回原籍上杭县城。生子禄,子禄生石崇,石崇生3子:润仁、润义、广端。长子润仁从上杭迁官庄乡余坊村开基,福建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林锡能系出此脉。次子润义从县城迁珊瑚乡,传二三代后又迁余坊村开基至今,其中一支第十代后迁永安市罗坊村桥头开基。三子广端从上杭迁长汀县涂坊乡邱坑村开基,今长汀名医林荣书系出此脉。该房传至第七代理生一支迁往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开基,现已传13代;又一支14、15代东川、永富从邱坑村迁往明溪县盖洋乡杨地村、马栏丘村开基。
济南堂联:
济美衣冠承恩宠;
南郡吕格世泽长。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林氏宗祠“济南堂”联。联以鹤顶格嵌“济南”堂名,全联典出秦昭王死后,依次由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和赢政继承王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式完成中国的统一。赵国灭亡之后,原居于赵国九门的“九龙堂”林姓望族就迁徙到齐郡邹县(址在今山东省境内)。至西汉之初,分邹县之地置济南郡,故后来统称“济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平陵城。因此,“济南”成为继“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个重要的发祥地。这一名门望族以“济南堂”为堂号,以“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为堂联。林坚的50世孙林尊,在汉宣帝时代官至太子太傅,成为“济南林姓望族”的开基始祖。后来衍分的支派,如广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晋安林姓、寿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陇西林姓等都以林尊为先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