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与诚信,是保险业帆船的双桅
——记广东万诚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平
从贫寒到富裕,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从青涩少年到中年企业家,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见证了东莞从落后到繁华的变化历程,也写就了一部属于林志平自己的奋斗史。回首往事,每每忆及那一个个饱含着艰辛和汗水的瞬间,林志平免不了几番唏嘘。他坦言:期望不付出、不牺牲就能取得成功,如同伸手摘星般愚不可及。成功只能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之上;而要想在保险业有一番作为,厚德和诚信,就如同帆船上的双桅一般重要。
客家村落走出的梦想少年
林志平,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客家人,是东莞市东城区火炼树村农民家庭的儿子。受家庭条件的限制,他和当时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初中就辍学了。回忆做学生的日子,林志平第一时间想起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叮嘱:“孩子,学校不比自己村子,邻里朋友都熟门熟路的。同学来自不同地方,你一定要以德为本,以诚待人,不要怕吃亏,要学会与别人和平相处。”从那时起,厚德与诚信的种子就已经深深埋进了林志平幼小的心田。林志平离开校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行。林志平的父母也包了村旁的十多亩荒地,期望将这些土地开垦成果园,并发家致富。林志平跟随家人挥舞锄头,肩挑重担,日复一日地穿行在田间地头。然而天不遂人愿,没过几年,政府的一纸公告,竟然把这个果园列入了征收的对象。客观地讲,包括林志平在内,当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数百万农民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告别了世代耕作的土地,重新来到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定位。所幸的是,也正是这种社会巨变,让林志平有机会选择下海经商,进而走入保险业,最终成为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的老总。
初涉商海的弄潮儿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莞已初现兴旺繁华之相。林志平借助家族在香港的亲戚关系,筹措了一些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商海之旅。林志平早期的从商经历并不顺利,他跑过客运,开过汽修厂,都没有发大财,有时候还亏钱。林志平从不忌讳这段不算成功的从业经历。在他看来,凡事都要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自己在运输或汽修业中赚了大钱,可能也就不会加入保险业了。在跑运输、修汽车的过程中,林志平依然谨记父母的教诲,始终坚守厚德与诚信的价值取向。林志平认为,没有厚德与诚信,就不可能有回头客。在跑运输的时候,林志平经营的客车每次从车站发车前,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对车辆各个部分的安全检查,因为他深知只有当车辆处于最佳的状态,乘客才有可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也才有生命财产的安全。每天客车结束运营的时候,林志平总会登车检查车辆的座椅,看看是否有损坏之处,如果坏了,他宁可第二天不出车,也要把座椅修好甚至更换。林志平很能体会坐在损坏的车座上给乘客带来的不舒适的感觉。在开汽修厂的时候,林志平坚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给客户换质量最好的零件,甚至是原厂件。林志平的上述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经营成本,但却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与支持。林志平这种做事上的“大度”,让他结识了不少老板、经理,从而建立了一张人际关系的大网,这为他以后转入保险业打下了基础。
因缘际会的保险人生
但凡与林志平有一面之缘的人,很难把他与保险业联想起来,敦实的身材,憨厚的笑容、乡土气极重的口音,活脱脱一个洗脚上田的农民形象。林志平承认,刚入保险业时,自己平凡的相貌,纯朴得近乎迂执的性格确实给展业带来了困难,但是他相信,只要将厚德与诚信发扬光大,就会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肯定。林志平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1997年初进入保险业的。当时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拟加快开发东莞市场,需要手握多方资源的能人开疆拓土,而有过汽修从业经历的人成为重点罗致的对象。在朋友引荐下,当时仍是一家汽修厂老板的林志平顺利地成为了该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驻东莞办的一名编外人员,以兼职保险代理人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保险生涯。如今忆及此事,林志平仍然强调,此番所为,实属不易。因为当时要成为保险公司编外的代理人,竟然需要本地企业担保,并交纳为数不少的保证金方可,个中艰难,不言自明。或许,正是因为苛刻的准入条件,更加激发了林志平的求胜心。他急切地期待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他迫切地想通过自身的奋斗,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但是林志平的身份毕竟是保险公司的编外人员,这让他始终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他不敢放弃汽修厂,只是在修车的时候对车主附带问一句:“你买保险了吗?我可以帮你办保险。”学习如何销售保险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林志平记得,刚入行的时候,自己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很长一段时间业绩没有太大的起色。争强好胜的他不得不与保险公司的老员工交上了朋友,拜他们为师。老员工笑他太老实,并不想教他。林志平不愿放弃,软磨硬泡,终于有的员工经不住他的“袭扰”,就在他耳边低声传授了“成功经验。”十多年过去了,对保险已有深刻理解的林志平,当然知道这种所谓的成功经验的就是误导话术。可当时,不明就里的他竟然牢牢记住了,并教条主义地再去“误导”客户。当被公司拒赔的客户向他质询时,他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如果要对客户负责,自己就要承担“误导”客户的后果。他没有选择推诿与逃避,而是尽心尽力地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实在无法获得理赔时,他甚至自掏腰包免费给客户修车。林志平“固执”地认为,做人做事,应当厚德务实,诚信天下,为客户许下过承诺,就必须一诺千金。上述因他人的不诚信“城门失火”而“殃及池鱼”,带来的无妄之灾着实给林志平上了一课。他并没有随波逐流继续欺骗客户,相反,他更加执着地坚守着厚德和诚信。后来的年月里,林志平多次跟人谈及此事,他说:“消费者是保险业的衣食父母,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幸亏自己守住了良心与道德的底线,要不然也可能会沦落到从保险业出局的境地。”就这样,林志平的保险从业之路越走越宽广,心灵深处,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只是需要一个更自由的舞台。2001年,林志平应聘某股份制保险公司东莞中心支公司,成为该公司正式员工,在之后的三年里,林志平以他的厚德与诚信,在公司站住了脚,并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但由于一些不便细说的原因,2004年他从该公司离职。
自主创业,万诚公司放异彩
离开某股份制保险公司东莞中心支公司之后,林志平尝试到其他保险公司应聘。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应该不会有太多问题。怎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四处散布流言,以致当时各家保险公司竟然都不敢招募他当时刚刚过完自己第三个本命年生日的林志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继续从事汽车维修,显然不现实。当初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时候,自己就已将修理厂转手,并且4S店在东莞已有星火燎原之势,普通修车厂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这些年自己在保险业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资源,既然无法继续以保险公司员工身份从事这个行业,为何不回到原点,重新做个代理人呢?当时,大多数保险代理机构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可是如果仅因为这个新兴行业暂时的前途不明,而将之前多年在业内积累的各种资源弃之不用,转入其他行业,实在心有不甘。之前的人生际遇让林志平并不惧怕职业的转换,不服输的性格让他认定,一定能在保险业内再次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就这样,林志平携手以前销售团队里的几位伙伴,走上了代理公司的创办之路。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准备申请材料。摆在林志平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已经成立的代理公司学习经验。这时候,由于厚德与诚信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发挥了作用,东莞市当时仅有的两家保险代理公司的老板恰好是林志平的朋友。为了取得真经,林志平多次拜会这两家公司的老板,而那些老板却劝说林志平干脆就加入该公司任职,不必劳心劳肺地辛苦单干。可林志平认为,既然是自己认准的道,就应当一直走到底。在筹建公司的过程中,林志平一直怀着矛盾的心情。他既想让未来的公司有一个体面的办公环境,又担心投入的成本过高,公司一开张就陷入四面举债的困局。最终,农民子弟养成的朴素秉性让他选择了节俭办事:租用的是无人知晓的廉价办公楼,营业面积只有区区60平方米,业务团队里只招募了4个人,甚至连电脑等办公设备都是二手货。在给公司取名字的时候,有的股东提出名字里要有金、富、福之类的象征着吉祥好意的字,孰料林志平却摆摆手说:“做保险业最需诚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做万事如果以诚信为根本,相信也就不难了。我看就叫万诚吧。”经过几个月的张罗,林志平与他的伙伴迎来了保监局对公司的验收。直到今天,林志平还能回忆起那些细节,那是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领导和一位看起来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干部,他们来到刚装修好的公司住所,仔细地了解公司筹备的每个环节。当时林志平的心情是惴惴不安的,作为保险公司曾经的中层干部,他是知道如果按照保险公司的验收标准,他的公司办公条件很难过关。等待批文的时间令人心焦,而那段时间又恰逢春节前夕,在那些日子里,林志平一直在内心祈祷着能够“闯关成功”。2005年2月4日,离除夕仅剩四天,这天,广东保监局印发了《关于东莞市万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设立的批复》,这意味着林志平与他的伙伴筹备已久的东莞市万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诚公司”)拿到了“准生证”。几天后,当林志平的伙伴将许可证和批文从广州取回并交到林志平手中的时候,林志平百感交集,两眼潮湿。2005年的春节对于林志平而言是特别难忘的,他憧憬着这家公司未来的前程。想到动情处,林志平的思绪禁不_住回到了那个曾经倾注他无数心血的果园。那时的他朝气蓬勃,不知疲劳,每颗幼小的果树都是他的心肝宝贝。而今天,万诚公司这艘新造的航船就要扬帆出海,作为领航人的他又是何等的壮志满怀啊。然而当万诚公司真正开业,所有美好的蓝图立刻被残酷的现实粉碎。原本已有加入公司意向的人员临时变卦,筹备期间已预付了工资的员工不辞而别。新的客户资源迟迟得不到发展,只能依靠林志平及朋友积累的一些客户资源勉强度日,公司有几个月入不敷出。对于公司的窘境,林志平早有心理准备,但怎么也无法预料到有如此的落差。凭着业内朋友的关系,他敲开了东莞很多保险公司老总办公室的大门,盼望能与之进行合作,然而得到最多的答复却是“谢谢你,我们的渠道已经比较完善,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开业的第一年里,林志平不止一次地品尝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滋味。今天回过头再看,那时的林志平尽管很执着,但是久经商战的他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他并没有急于出任公司的高管,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的拓展上,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林志平认为担任高管就意味着担当,他想等到公司有所转机再考虑高管的位置。彼时公司的高管是一位“八零后”,做事有冲劲,但不够老成,许多想法未经过深思熟虑就立即执行,譬如为了实现业务上的突破,贸然招募一些编外人员进行保险销售,却忽略了其忠诚度,很多本该归属万诚公司名下的业务被其卖至其他保险公司。面对公司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林志平再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代理公司?之前曾经听同业的朋友说中介是保险市场的万恶之源,现在公司的种种表现不正朝着友人的说法靠拢吗?林志平没有急于表态。他觉得应该给予这个年轻人足够的时间。十多年前,自己不也是一个在生意场上奋力搏杀的小伙吗?当下,最为关键的,是要紧紧抓牢手中的老客户,再不能让这些客户,甚至是朋友的业务被别的公司抢走。林志平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他更加积极地与客户展开沟通,在电话里,在饭桌边,在吧台旁,他不厌其烦的向客户宣传保险的思想与理念。而就在一年多前,他还挂着某保险公司部门经理的头衔,普通客户根本就不需要他去接见。最令他感伤的是,当他掏出印有万诚公司没有任何头衔的名片递给客户的时候,有些记忆力好的老客户表情错愕,刚到嘴边的“林总”被生生地咽了回去。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林志平再次有刚入行的感觉。夏天的一个夜晚,林志平独自来到自家的阳台,仰望着墨色的天际,不由得再次想起了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果园。记得那时他曾经在夜晚到果园纳凉,躺在椅子上仰望天空。所不同的是,当时是满天星斗,而今的夜空却是黯淡无光,连月亮也躲在了浓厚的云层背后。林志平禁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眼眸里泪光闪动。2006年初,经过公司股东的一致推举,林志平从幕后来到了台前,出任万诚公司总经理,全盘接手管理。摆在万诚公司脚下的有几条路:一是暂时维持原有模式,依靠股东业务生存;二是跟风搞电话销售;三是靠帮保险公司代开中介发票在几年内挣点“快钱”,然后关门走人;四是自创全新的营销模式。林志平权衡再三:第一条路显然走不通,如果再没有新的客源,公司资本金很快就会花光;第二条路,需要建设专门的电话坐席,还要有经过培训的电话销售人员,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广告投入,这对于小本经营的代理公司无异于烧钱,很难在短期内起效;第三条路,也是最有诱惑力的,只要不被监管部门发现,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胆子大的话,会被保险公司捧为座上宾,一年净挣百万不在话下。在这个事关公司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林志平再次想到自己投身商海,一路走来的感悟与曾经的誓言:诚信守法才是根本。他狠狠地踏碎了这个充满诱惑的果子,毅然选择了最后一条路,也就是最难完成的创新营销模式。现在看来,当年的林志平做出的选择无疑是最为正确的。每当忆起这个关键时刻,林志平总是有无尽的感慨,他说,之所以选择最后一条路,一是不服输的个性使然,只有置之死地方能后生;二是上级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在行业内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的环境,这让他倍受鼓舞,在创新过程中没有了思想的包袱。林志平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保险公司很多基层员工或代理人自己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由于机构职位数量所限或其他能力的欠缺,上升通道很窄。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而此时,机制灵活的代理公司是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的。林志平首次在业内提出了“创建保险连锁超市”的发展理念。“保险连锁超市”是将商业连锁模式引入保险中介行业的一种新尝试。在对现有的特许经营、直营连锁、自愿连锁等商业连锁模式的利弊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与完善的新型模式。林志平认为,“保险连锁超市”应当是由总公司统一领导的,由若干个分支机构共同构成商业保险经营活动联合体。万诚总部与有意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建立对等合作关系,在确保财务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分支机构足够的灵活性。总公司负责代理合同的签订,产品采购配送、人员资格的审查把关、技术培训以及部分售后服务,而分支机构则负责人员的招募以及具体的销售活动,有关收入按约定比例在总分机构之间进行分配。客户可在万诚总公司旗下任意分支机构购买保险产品,并在任意分支机构享受由万诚总公司提供的同一标准的保险销售、理赔服务。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复杂的保险销售活动实现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林志平提出的理念获得了股东们的一致认可。林志平立刻开展了下一步的行动,他小心翼翼把第一批位于东莞镇区的两个分支机构的申请材料提交至广东保监局,很快就得到了同意设立的批复。但是此时按照万诚公司50万元的注册资本,也就只剩一家分支机构可以申请设立,再设第四家就要增加10万元资本金。林志平仔细地翻看有关法规,他欣喜地看到有关条款上说只要注册资本达到200万元,设立分支机构就不受限制,于是他鼓动其他股东增资扩股,很快就把资本金提高到200万元。当我们今天再评价林志平当年的这个举动,不得不被他那种对政策深刻的把握能力和行事的魄力所折服。如果当年只是按照一次投入10万元资本金设立一家的速度,逐家设立,也许就不会有万诚公司今天的成绩了。林志平认为,任何制度的创新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在执行者的厚德与诚信之上。即便一个好的制度,如果由一个无德失信的人去执行,最终只会带来坏的结果。因此,林志平十分注重对合作者品行的考察。记得有一次,一个业务做得很好的保险营销员找到林志平,要求加入万诚公司,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林志平与对方交谈得十分愉快,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然而,在随后进行的入司前的人事考察时,林志平了解到最近半年,这名营销员所在的保险公司接到多起关于该人员销售误导的投诉。林志平婉言谢绝了这位营销员的合作请求。这几年来,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多次。对于自己用人上的严苛,林志平这样解释:“人才对于公司发展很重要,但是作为企业家,千万不能被一个人的才干遮蔽住双眼。任用有才无德的人的结局只能是断送公司发展的未来。”在接下来的一年,万诚公司的品牌继续在东莞大地生根发芽,十多家营业部陆续开张迎客。然而当时保险行业还是先出保单,后交保费,万诚公司这种经营模式虽然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支持、成功地挖掘了许多新业务,但却同时承担了非常大的应收保费风险。对此,林志平显得忧心忡忡。然而他已经不能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肩膀上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业,在他身后,还有许多的追随者,万诚公司已经成为一座众人编织梦想的大舞台。2008年,广东保监局在业内全面推行“见费出单”政策,一举扭转了万诚公司的不利局面。这简单的四个字,充分体现出保险监管部门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这对林志平而言,亦无异于一场救赎。万诚公司继续在东莞地区铺设网点,并逐步向珠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拓展。短短数年,已基本实现了对东莞所有镇区的覆盖,并在惠州、江门等地站稳脚跟。截止2011年底,万诚公司已开设了30多家网点,成为广东省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保险代理公司。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厚德与诚信,被林志平贯彻落实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公司为新招募的员工安排的第一堂培训课就是诚信教育;设立专门的客户回访岗,定期向客户了解员工销售过程的表现,从而防范不当销售行为可能造成的误导;建立客户评分机制,要求客户在接受员工服务后填写由公司统一制作的评分表,从而有效监督了员工的言行举止;购置专业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视各分支机构经营情况。通过上述举措,一支诚信、专业的员工队伍日益清晰地展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林志平与他带领的队伍的勤勉与操守,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0年,万诚公司实现代理保费将近2亿元,坐上了东莞地区保险专业代理保费规模的第二把交椅,在整个广东的排名亦进入了前十。事业的成功,换来了社会对林志平的认可。2010年广东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成立,万诚公司被推选为副会长单位。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一些保险公司一改从前“脸难看,事难办”的态度,主动向万诚公司抛来了橄榄枝。对此林志平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他说:“真诚与我们合作,本公司热烈欢迎;若意图通过挂靠公司名下套取佣金,门都没有。”为了防范一些业务员抵不住诱惑,从事不法行为,林志平建立了规范的巡视制度,不定期派得力助手实地巡查下属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岁月流转到了2011年。当年的9月,广东省保险中介发展与监管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万诚公司被选为12家发言单位之一,林志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与同行分享了十几年保险从业的“酸甜苦辣”。广东保监局局长,更是在讲话中将“保险连锁超市”模式列为学习典型。至此,“保险连锁超市”模式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肯定。踏入2012年,保险监管部门高举中介集团化、专业化的大旗。万诚公司也顺应潮流,改制成为全国性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名称也改为广东万诚保险销售有限公司,一轮新的发展计划正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林志平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代理领域,他把视野向公估、经纪、电子商务领域延伸,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已在他的胸中渐渐清晰起来……回眸过去取得的成绩,林志平感谢每位员工的努力拼搏,也深知离不开厚德与诚信的经营理念,但他内心最感谢的还是保险监管部门。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公司能够不断发展,与保险监管部门鼓励创新的政策指导和市场化的监管措施息息相关,正因为有了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的支持,万诚公司的发展才能如此迅速,未来的前景才能如此的光明。
给年轻一代保险人的忠告
如今,万诚公司的盘子大了,越来越多的“八零后”、“九零后”加入其中。对于年轻一代的保险从业人员,年过不惑的林志平给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脑子活,很会说,个性强,但是比较浮躁,协作精神不够。林志平觉得,现代的年轻人确实有他自傲的资本,但盲目自傲就会演变成自负,甚至是自大。而这些人品上的缺陷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人生轨迹。谈到保险从业经历带给了自己什么收获的时候,林志平首先强调的就是厚德与诚信。林志平说,失去了德行与信用的人,就不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保险业者。保险不是有形的商品,而是无形的承诺,而这个承诺不一定会兑现。正是以上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在推荐保险产品时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真实可靠。林志平希望,年轻一代的保险从业人员应当坚持把厚德与诚信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当每一个年轻员工自觉将厚德与诚信视为光荣,将失德失信视为可耻的时候,保险业就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换位思考”也是林志平常在年轻员工面前提及的要求。林志平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张扬,桀骜不驯,这对于与人合作共事是非常不利的。林志平希望,年轻的保险从业人员,要多看看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在与别人合作中,遇到矛盾,自己主动往后退一步,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原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僵局说不定就会因为双方的退让,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林志平喜欢引用一位网络作家的话来告诫冲动的年轻人:“当你身处进退两难的窘境时,与其拼命地向前冲,还不如暂且退回来,蓄势待发。这就等于给了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帮助自己实现那腾空的一跃。”回报社会的拳拳爱心十多年的保险业经历,林志平目睹过无数个保险赔款支付到被保险人手上,为其解困救难的感人场景。这些都无形中感染了林志平,让他渐渐产生了做慈善事业的想法。近几年,中华大地灾难频发,从南方雪灾到四川汶川大地震,从青海玉树大地震到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在每一场灾难面前,林志平都流露出深深的悲悯情怀。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捐物。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万诚公司的员工以不同的方式给落难的人们送去关怀、送去温暖、送去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在平常日子里,林志平也时刻挂念社会弱势群体,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参与策划成立“东莞林氏奖学机构”,牵手东莞林氏企业家设立奖学基金及创业基金,支持贫困孩子就学、生活,支持有梦想的人创业,支持更多的人圆梦人生。他从来不因为自己的付出,而为自己贴上“慈善家”的标签。他认为回馈社会必须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社会上如果有一些奉献爱心的人带头行动,就会有更多的人群起效仿。集合小我之力,完成大我梦想,才是为社会谋划更多、分担更多、奉献更多。多年来,林志平基本上每天都保持着战斗的状态,不是在忙工作,就是在忙慈善。他觉得,人生短暂,必须分秒必争。工作与慈善,在林志平看来,都是事业的一部分,他乐在其中。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人们都说,成功男人背后都站在一位伟大的女性。而谈到自己的爱人,林志平总是心有愧疚,毕竟许多时候自己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时常陪伴家人左右。在他人眼中稀松平常的天伦之乐,有时在他看来竟是无法触及的梦境。幸运的是,他的妻子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在林志平因为事业而无法兼顾家庭的时候,是妻子主动承担了家庭的日常琐事,这让他能毫无顾虑地去实现心中的理想。林志平清楚地记得,2007至2008年,两位家人先后身患重疾,撒手人寰,自己面临着一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他不禁扪心自问:“至爱的亲人都不在了,我忙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接下来的数月,林志平意志消沉,一度有了把万诚公司关门的想法。所幸的是,爱人在此时给予了林志平最大的温暖,她鼓励他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在爱人和众多亲人朋友的支持下,林志平渐渐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现在,每当和家人去休闲场所唱K时,林志平总会点上一曲《十五的月亮》献给妻子,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自己的“军功章”里包含了妻子的一半。林志平就是这样一个人,朴实、真诚、善良、务实,作为东莞市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千万个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因贫穷而失却志向,不因富裕而骄纵自满,不因打击而一蹶不振,不因辉煌而停滞不前。他一直在行走,一路在追求。在林志平看来,人过中年,已臻于平淡如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最感欣慰的,不是收获金钱、物质、名望,而是因为坚守厚德与诚信的做人信念,从而实现了更有价值的人生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