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先林禄公祠(闽林总祠)奠基仪式于2015年2月25日在泉州市洪濑镇厝斗村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及广西、四川、北京、河南、浙江、西安和福建各地区客家林氏后裔二千多人参加。长汀县选派了长汀历史名城管委会林敬、汀州八县林氏理事会秘书长林发振参加此次活动。经考证林禄是第一批由中原入闽的客家林姓先祖,其祖祠原址早年已被占用,当地侨胞林太平夫妇多年矢志不渝为恢复原貌而奔波,幸得当地企业家福建佳豪集团董事长林国柱支持,捐地一百亩重建林禄祖祠,千秋伟业,善莫大焉。为将来我们进一步研究客家文化又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也为世界客家林氏侨胞回国寻根谒祖提供便利。
一、林禄是客家人的祖先
林禄(公元265—356年)字世荫,是商汤纣王之叔父比干68世孙,是开姓始祖林坚(林氏起源于西周时期,林氏始祖坚公,封清河公,食邑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67世孙。五胡乱华之际,林禄奉敕守晋安郡,举家迁居晋安。他不仅是林姓开闽始祖,还是闽地客家人的祖先。他为匡扶晋室,历经多次战争,战功卓著。先后辅佐晋元帝、晋明帝、 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五位皇帝,忠心耿耿。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卒于任上,享年68岁,殁后,唐周帝武则天追封为晋安郡王,葬于泉州温陵九龙之岗,今惠安涂岭,穴名龙马毓奇。夫人张氏、孔氏,皆封为贵人。生七子:恭、晖、畅、期、雅、暹、景,皆显贵。林禄公入闽这支林氏又称晋安林氏,后裔遍布福建、广东、台湾、广西及东南亚一带,堪称客家林氏第一旺族。
二、客家祖先的迁徙背景及迁徙路线
著名历史学家尚钺在《中国历史纲要》中有过这样一段准确的描述:“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普遍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致使骨肉相卖,甚至互相啖食。但统治阶级仍赋敛如故。在此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晋惠帝以来,北方的民众大量地离弃乡土,逃亡四方——他们主要是向南方迁徙。……”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武装的掘起,不断掠扰边境,迫使西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地南移。
西晋时期为了避开天灾和战乱,皇权随皇宫逐步往南迁徙。林禄跟随时任西晋太子太傅的祖父林礼(林氏开姓鼻祖比干第46世)从山东济南,南迁至下邳(今江苏省下邳县)梓桐乡,护卫东晋元帝司马睿镇守建康(江苏省南京市)。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建兴三年(公元315年),林禄之父林颖为徐州别驾,后任黄门侍郎。建兴四年愍帝司马邺投降刘曜后,林颖带领全家随司马睿南渡寓居江左。至此,客家林姓完成了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南迁。
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马睿见中原战乱不息,人心向背,气数已尽,“闽越”才是偏安长居之地,命招远将军林禄带领晋朝八姓(林、陈、黄、郑、詹、邱、何、胡)衣冠卿相入闽辟疆,以图繁衍生息永居闽越。林禄自广西合浦经广东入闽,见温陵(今泉州市丰州镇)一带山形势态远处观望有如一位贵妇仰卧于山峰的灵脉之上,犹如“观音朝天”,认为此地非常社和晋朝移民长居生息,林禄故择此地开基立祠,封山设隘,破土开荒,自养自足,以图永固。林禄奉敕拓建晋安,任温陵太守,举家居晋安,这是客家林氏家族的第二次南迁。林禄成为了开闽林氏的始祖,称“晋安林”。当时的林禄勤勉忠厚,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兢兢业业为造福一方百姓而操劳,也为中原文化入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将来中原人入闽的客家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禄随司马睿征战于沙场,深得司马睿的重用和赏识。其当时的职务是晋元帝司马睿身边的一名参军,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在镇压八王之乱后,除给事中,迁黄门侍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从王敦讨杜弢立下了赫赫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西晋怀、愍帝相继被俘,林禄佐司马睿即位,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郡,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苏俊、祖约叛乱,奉命讨伐,建立功勋。林禄一生戎马,披肝沥胆,为匡扶晋室,忠心耿耿。
隋炀帝开皇年间,林禄十世林茂迁居莆田北螺村,开创了“莆田林”。
唐朝时期,九牧林氏是莆田林氏的一个分支。林禄的十五世孙林万宠的次子林披,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授临汀别驾,唐玄宗时任漳州刺史,后迁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国公。他的九个儿子也均为刺史,在客家闽林中影响很大,被称为莆田九牧林氏或九牧衍派。
长子林苇,字敏树,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明经及第,授朝散大夫、西平太守,后任瑞州刺史,死后葬于莆田北螺,其后裔为三明明溪、江西赣州、广东省潮汕居多。后裔海南省琼山市为最。明刑部尚书、裔孙林俊曾题诗曰:“林显启周,百叶弥盛。自晋徙闽,实首钜姓。瀛高睦祖,三叶从政。笃生大宗,玄默允敬。作刺端州,宪宪有令。九侯并列,锡类衍庆。”
次子林藻,字纬乾,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进士,先后任殿中侍御史、岭南节度副使、江陵刺史。唐代晋江开基锦马(晋江马平的雅称)林,开基祖翘公为林藻之孙,在福建,有“陈林半天下”之誉。在晋江,林姓亦在望族、巨族之列。据新近调查统计,晋江林姓在乡人口81368人,旅港万余人,旅澳500多人,渡台30000多人,华侨26000多人。
三子林著,字文直,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明经及第,先后任归州巴东县令、邕州经略推官、横州刺史,居横州。
四子林荐,字朝任,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明经及第,历任衢州文学、北阳令、韶州刺史,石亭祖。
五子林晔,字若思,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明经及第,历任沧州、景州司马,通州刺史。福建连城、清流等地为巨族。
六子林蕴,字复恭,唐贞元四年(公元789年)明经及第,被地方举为孝廉贤良,以忠烈著称,历任唐昌县尉、礼部员外郎、邵州刺史,其后裔林默娘,倍受东南沿海人民祭拜的天后妈祖,林蕴家族为九牧林氏中最为显赫的家族;林蕴五世林八及,被韩国海东林氏奉为海东一世祖。
七子林蒙,字世赖,唐德宗贞元年间任孟陵主簿,后任金吾卫长史、桐州、循州刺史,其子林逊,任余杭令,居于余杭(今浙江省杭州一带),成为余杭林氏的开基始祖。
八子林迈,字德超,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明经及第,历任循州、兴宁主簿、同州长史、交州、雷州刺史等,其玄孙林师德为唐进士,开闽林科甲之先河,后裔分衍闽东各地。
九子林蔇,字康济,号四明,唐德宗贞元中明经及第,历任京兆参军、春秋博士、福唐刺史,这一支自林蔇之孙林启开始迁居仙游。
除了唐九牧的九子十刺史之外,还有定居于赵国境内的号称九龙之父,九子十大夫,宋代的九子十知州等名门望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大有客家林氏贤人在朝任职,为国尽忠。
嘉佑六年,宋仁宗阅紫金光禄大夫侍御史林悦的家谱后,龙颜大悦,御笔大书“忠孝”二字,有赐诗曰: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明世宗御制题诗曰:
林姓富贵胜中华,三状四眼六探花。五会七解八宰府,九尚十世作行家。
进士三百腰金带,举人一千帽乌纱,贡监生员难屈指,郡州府县水堆沙。
三、汀州林氏衍派
客家祖地汀州居住着众多客家林氏族人。他们分为西河林氏、济南林氏,都是开姓始祖林坚之后,入闽始祖林禄之裔,渊源久远,枝繁叶茂,相互辉映,其主要有四大派系。
1、回闽始祖林氏派系(济南堂)
林禄(闽林)八世林玉象传闽林十二世林士弘,字世荣,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江西省洪州(南昌市)鄱阳人,祖籍福建省莆田市,出生在鄱阳的太阳埠。林士弘在虔州(江西省赣州市)称帝,建国楚,建元太平,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被唐军战败,不久病故,后裔为避祸改林为柴,隐居各地。柴氏一脉北上河北省邢台市。
林士弘之十世孙,柴荣(公元921—959年),是五代后周世宗皇帝,在位六年。显德五年,柴荣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患病,回京逝世,其子柴宗训七岁即位,半年后“陈桥兵变”禅位于赵匡胤,赵建立北宋,诏封恭帝为郑王,安置于房州(今湖北房县)。当时柴世宗之弟柴穆率子柴惿等起兵反宋,集兵郑州,宋太祖遣大军镇压。柴太后小符氏忧恐不安,建隆三年(962年),默然携家族从房州南逃晋安(福州)避难,居福州济南山,改柴复回林氏,并以山名称“济南林氏”。
柴(林)宗训家族易柴复林后,从福州辗转到林士弘祖居地莆田。又经延平迁徙到宁化落籍。这是汀州最早入住的客家林氏族人,因为他们是二次入闽,故称“回闽林氏”,称柴(林)宗训为回闽始祖。林士弘称为柴林始祖。柴(林)宗训后裔主要集居于长汀县濯田镇巷头村、大丰村、龙田村、策武镇林田村、牛斗头村、涂坊镇丘坑村、羊牯镇百丈村等地。后裔迁徙到武平、上杭、连城等周边县,江西、广东、四川、贵州、浙江、台湾等省,人口达百万之多。长汀县柴林系人口约占长汀县林氏人口的三分之二。明朝进士林大钦、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林墨函、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林接标就是此派后裔中共福建省委纪检会书记林开钦属此派后裔。长汀县濯田镇黄峰山尚存宗训简陵,当地人称“天子地”。濯田镇巷头村水口处有宗训公祠一座,厅堂上悬挂匾额,上书圣祖偈书:
圣祖原系郭威名,无嗣让国与柴荣。梁王即位方七岁,传宋陈桥日复明。
五世公卿登甲第,宋封敕表谕门庭,只因遇寇遭兵难,逃隐柴家复姓林。
2、九牧六房林蕴后裔林文德派系(西河堂):
林禄十六世临汀别驾林披生九子,皆为唐朝刺史。其六子林蕴二十二世林文德,名公玉,字崇清,福清人,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甲辰榜进士,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任汀州府宁化知县。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军南侵入闽,南宋京都失陷,宋帝赵罡及弟赵苪逃入潮州,罡灭,丞相陆秀夫扶苪为帝。林文德辅驾至崖山,被元将张弘范攻陷,丞相背着幼帝赵苪跳海殉国,林文德也和朝廷官员一起跳海为国尽忠,遗体移回汀州府河田村五里岗安葬(林文德墓地,于70年代农业学大寨开荒造田时被毁)。夫人罗氏、汤氏、黄氏,生子九人:一郎(元勋)、二郎(元功)、三郎(元庆)、四郎(元嘉)、五郎(元光)、六郎(元以)、七郎(元福)、八郎(元寿)、九郎(元全)。此派林氏称林文德为汀州始祖。人口也不下百万之众。林文德嗣孙迁徙散居如下:
一郎林元勋,生二子,林延、林十万。林延居尤溪,林十万之子林华一迁徙三明成为当地望族。
二郎林元功、三郎林元庆,失联。
四郎林元嘉,生一子林千八郎,居上杭,其后裔迁徙广东、台湾、江西、美国、新加坡。居不完全统计林元嘉后裔人口万余。
五郎林元光,号付崧,生林丛青,林丛青长子林佰一郎迁徙广东,次子佰二郎之子林千一郎迁徙湖北省黄冈市,即林育南、林育英、林彪三兄弟之祖。
六郎林元以、七郎林元福迁徙浙江。
八郎林元寿,居上杭白砂,生三子,林三十五郎、林三十六郎、林三十七郎。其子嗣繁多,人口最众。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均有其后裔,迁居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者众多。
九郎林元全,居南靖象山,生三子,林三五郎、林四十二郎、林满一郎。林三五郎后裔迁徙广东乳源,林满一郎后裔迁徙江西吉水。此派人口众多,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先贤望众。
3、披公五房林晔后裔林佰八派系(西河堂):
连城林坊林氏始祖林佰八是林披五子晔公的后裔,居剑州(南平)虞栏阁,宋末,因避战乱隐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后徙居清流林家城。元泰定元年(1324年)携子六十郎迁入连城县南顺里水西半径堡(今林坊乡)定居。林佰八的后裔主要分布于连城林坊、后迁徙于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其人口亦有万余,先贤有明朝武进士林朝辅等。
4、披公长房林苇后裔林季昌派系(西河堂):
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重修《直隶宁都州南关贤德坊西河郡林氏祠修莆田囗囗囗》载,闽林三十世(林苇十四世)林季昌,字文卿,小名善和位百十,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登文天祥榜进士,授惠州推官,配欧氏,生子十个,其中长子、三子、四子由莆田迁入汀州,后裔播延各地。这是第四支入汀的林氏,这部分林氏称林季昌为入汀始祖。林季昌后裔主要分布于福建三明宁化、明溪,广东潮州、江西赣州等地。
汀州尚有九牧其他房派,如清流县有九牧八房林迈、长汀县、连城县有九牧二房林藻后裔。
建议长汀县有关部门恢复客家先祖遗址,重现客家先祖遗址荣光,有利于我县进一步研究客家文化,有利于海内外客家后裔回乡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建设家乡,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汀 林发振
QQ:1241390655
邮箱:linfz1956@sina.com
电话:15959728545
20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