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长林宛如山川之“丛林”,吮大地之精津,吸云天之灵气,本固根深,树茂枝荣。追溯源头,“林姓”乃起源于炎黄,与元帝同日,与华夏同春。在这强大、众多的林姓宗派中,共存一支鲜为人知的宗支,其家族“兴荣”与“衰败”与中国阶段发展史同起伏共跌宕,同呼吸共命运,他就是起源于唐初,荣耀于后周,发祥于汀州,繁荣于各地的柴林。
柴林到底是否是被有些专家一度判为:攀附皇族,子虚乌有,捏造的流派?抑或不明其家族源流的宗亲认为济南堂柴林是属于庶子之列,或由他姓归统。笔者因出生于柴林家族的发祥地福建省长汀县,几经数年对柴林宗支之研究,对其家族有着些许初浅的认识,爰作几点意见加以探讨,目的抛砖引玉,敬请各位专家垂述,为柴林正本清源,同时,敬请各地宗长赐教。
一、柴林宗支的起源源。
柴林宗支的起源于唐初农民起义首领林士弘。
柴林与天下大多数林姓一样,属于比干之冑,禄公之裔,玉象公之嫡系血脉。《莆田林氏谱》载,禄公七世孙遁民公,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授给事中,夫人黄氏,生子七人,玉童、玉质、玉琦、玉器、玉锺、玉象、玉珍。玉象公(《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谱》(主编林兴睦)为玉钟生廷坚、廷翼、廷欣。遁民公之子无玉象公之载,值得商榷。)生廷坚、廷翼、廷欣。廷坚之子英公,莆田人,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任贵平主簿,孺人钟氏生一子,名礼,自莆田迁洪州(江西鄱阳)。礼公为隋大业冢宰,夫人赖氏生六子:仁侍、士弘(宏)、士基、士威、文慎、士饶。
禄公至士弘公的世系直线图:
开闽始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禄公 ---景公---缓公---格公---靖公---遂之---遁民---玉象---廷坚---英公--- 礼公 --- 士弘
《旧唐书》卷五十六卷·列传林士弘传:“林士弘者,饶州鄱阳人也。大业十二年,与其乡人操师乞起为群盗。帅乞自号元兴王,攻陷豫章郡而据之,以士弘为大将军。隋遣持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师讨之,帅乞中矢而死。士弘与刘子翊大战于彭蠡湖,隋师败绩,子翊死之。士弘大振,兵至十余万。大业十三年,徙据虔州,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以其党王戎为司空。攻陷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诸郡,北至九江,南自番禺,悉为其地。其党张善安保南康郡,怀贰于士弘;以舟师循江而下,击破豫章。士弘尚有南昌、虔、循、潮数州之地。及萧铣破后,散兵稍往之,士弘复振。荆州总管赵王孝恭遣使招慰之,其循、潮二州并来降。武德五年,士弘遣其弟鄱阳王药师率兵二万攻围循州,刺史杨略与战,大破之。士弘惧而遁走,潜保于安城之山洞。王戎亦以南昌来降,拜为南昌州刺史。戎于是召士弘藏之于宅,招诱旧兵,更谋作乱。其年,洪州总管张善安密知其事,发兵讨之,会士弘死,部兵溃散,戎为善安所虏。”
旧唐书称士弘为“盗首”,或许因士弘不满隋朝暴政,聚众起义,欲与推翻当政,士弘属农民起义首领。这是题外话,顺便一述。士弘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在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称帝,建国楚,建元太平。唐武德五年(622年)被唐军战败,退保安城(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故,其部属离散,家族为避祸改林姓为柴姓,这就是柴林的起源。柴林宗支称林士弘为柴林始祖。
考《济南郡汀州林氏族谱》,林士弘于虔州立楚帝为唐所败后,为避祸改林为柴,其中有族人经浙江武林(今西湖一带)流离于河北邢台龙冈。士弘公九世孙柴守礼,龙冈人,有女嫁郭威,郭无嗣,以守礼之子柴荣为后周太祖郭威之养子,郭威死,柴荣继位,柴荣殡天,柴宗训七岁即位,帝号为“恭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柴宗训禅位,篡夺天下。赵“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八月甲辰日,周郑王出居房州。”
柴林宗支易林为柴以后迁徙路线图:
江西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浙江武林(今西湖一带)→河北邢台龙冈→湖北房州
江西虔州士弘公至河北邢台龙岗荣公易林为柴十世祖公直线图。
柴林始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士弘 → 大栋→ 文光→有伦→万一→永泰→有桂→冲炁→守礼→ 荣→ 宗训
查柴氏富春谱,唐朝霍国公柴绍(山西临汾人),本为姜姓,姜子牙之后,仲尼弟子高柴之子柴举之裔孙,柴举为柴氏开姓始祖。柴举后裔柴绍娶唐李渊之女平阳公主为妻,生二子,哲威、令武。哲威六世孙孟端官至翰林学士,生三子,玘、玭、玼,玼于唐末迁徙邢州龙岗一带,因善施,世人尊为柴翁,翁生守礼、守义。守礼生五子,长子、次子失名,三子荣、四子华、五子贵。柴翁女嫁郭威为圣穆皇后,无子,养兄守礼之子荣为嗣。周太祖崩,荣承大统为世宗,世宗生七子,谊、诚、讠咸 、宗训、宗让、熙谨、熙诲,世宗崩,宗训七岁即位,陈桥兵变禅位宋太祖。宗训帝降为郑王,迁湖北房陵,开宝六年殂于湖北房陵。
高柴四十二世孙柴绍的世系直线图为: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柴绍→柴哲威→柴仲惠→柴文举→柴孝武→柴孟端→柴玭(柴翁)→柴守礼→柴荣→柴宗训
柴绍迁徙路线为:晋州临汾------邢州尧山、龙岗一带。
从“柴氏富春谱”及“济南堂《济南郡汀州林氏族谱》可看出,当时在刑州居住的具有柴绍后人(真柴),也有林士弘后人(假柴),两族真假柴氏同时并存。那么,柴荣家族到底是真柴还是假柴呢?是“富春柴氏”攀龙附凤?还是“汀州林氏”攀龙附凤呢?
《柴林谱叙附刻》中所载信息:
(1)柴荣皇族乃林坚之冑,士弘之裔,柴世宗与林士弘同宗同源。
(2)后周天下被宋赵所夺,穆兴兵取位,家族改柴复林。
(3)属于林士弘后裔的柴中行之家族在浙杭乃官宦巨族,没有复为林姓。
(4)先人柴中行谆谆告诫族人,勿忘祖宗之本,长林之源。
富春谱将柴中行视为高柴之后,世宗皇室之裔,殊不知,柴中行在《柴林谱叙附刻》创明了世宗皇帝乃比干后胄,林士弘之裔,自已虽为柴姓,实乃林氏血脉,柴(柴世宗)林(林士弘)同宗同源,义正词严,不容置疑。
2、从武平县大禾乡湖头村《林氏暨孟九郎族谱》(下简称:《孟九郎族谱》)第45页,可看出柴林同宗。
按君之古稿,而林姓来源于唐末。庄宗时,京师有姓柴名守礼者,乃其祖也。守礼有一妹柴氏,容颜甚美,心性贤明,选入宫女。庄宗后放其归家择婿。一日,窥于门,见一人疾走而过者。柴氏大惊,问:“此谁也?”告者:“此马军使郭雀儿”后改名威。
柴氏欲嫁之。父母不悦:“汝帝左右人也,当嫁节度使,奈何嫁此人也?”柴氏竟嫁之。后助威成帝,国号周。柴氏遂得为皇后。其后周太祖无子。柴太后之兄守礼有一子,名荣,幼有志略,英勇严明,遂抚立为太子,初封晋王,太祖崩,至是即位,改元曰:“显德”。后谥称世宗皇帝,在位六年,英明五代称奇。至是朝野悲叹!子梁王立,是为恭皇帝,名宗训,年七岁。太皇后命立之太后,垂帘听政,以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点检诸军事。是时四方兵起,契丹又入寇,命匡胤领兵御之。时中外见主少国危,有推戴之议。匡胤领兵至陈桥驿,诸将佐策立匡胤为天子,佣兵回朝。恭帝见事不顺,传诏禅位。匡胤即位,是为大宋太祖高皇帝,诏封恭帝为陈王(《旧五代史》载,赵封宗训为郑王)。安置于房州,以辛文悦为是郡守而掌之。而宗训年七岁在位未半年,仍称显德年号,乃称臣受封出汴于房州为郑王。时柴太后尚存,甚忧恐不安。至建隆辛酉年(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查《旧五代史》为开宝六年),宗训等生谋避患,乃默脱身,挈家逃出流于闽之福州济南山而隐,始学圃农,即以此山名郡,以柴字拆之,去“此”添“木”,遂改为林氏。
此文所载信息:
(1) 柴守礼之妹嫁于郭威,无嗣,守礼之子柴荣为嗣子,传承郭威的帝位。
(2) 柴宗训七岁登基,赵陈桥兵变,夺主篡位。
(3) 柴氏家族唯恐不保,假借抱病死亡,默然逃离赵氏掌控。
(4) 柴氏家族再次入闽,隐居福州济南山,改柴为林。
《孟九郎族谱》与《柴林谱叙附刻》所记载的内容基本相互吻合。《孟九郎族谱》是目前众多的柴林族谱最早的一本,可作为研究柴林祖源之重要依据之一。
3、《柴林分布于闽粤赣(作者林富保)》----摘于《海内外林姓源流(主编林树丹)》,此谱亦明确了柴林同源。
柴林源出隋末楚帝林士弘,是殷少师比干的后裔,晋安八世玉象公所传的一大支派。林姓易柴,方志有载,宋右文殿修撰柴中行所撰的《柴林谱序》最有说服力。柴姓易林,柴中行也讲得一清二楚。闽西、赣南、粤东众多族谱可佐证。
林富保先生是长汀师范学校高级教授。他是当今研究柴林祖源最早、最有影响力的资深、权威人士。由他主编的《闽汀武杭林氏族志》乃可称之为研究柴林宗支之祖源为指导性文献。
4、 《历史蕃衍迁徙源流谱》(闽林宗史编辑组,主编:林敬兴)第11页。据江西《济南堂雩林五次迭修族谱》载柴守礼之世系吊线图已说明了柴林乃同源之说。
图一五:
守礼(封国舅)---荣(立为太子)---得昊(封梁王,即为柴宗训)---朝(居武平)、宝(封银青大夫,据武平中堡)、厚(据武平)、严(封佐御大夫)
不过,此吊图有两点需商榷:、严公至八郎公遗漏了二代人(严公---正公---融公);‚、汀州《孟九郎林氏族谱》载:柴林宗支为禄公八世孙玉象公之后,而本谱的柴林宗训为禄公八世孙玉钟之后,甚值商榷。
以上第2、3、4条的内容,虽为林氏所载。但也不能不说,家谱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填补了中国历史上的遗珠。众所周知,“史书”即为皇室史记,为政治服务,不能有玷污皇室之在。所以,但凡对皇室的不利因素或不能载入。再则,国家之大,史海茫茫,史书亦不能收全国家所有大小事件,一定会有沧海遗珠之现象。赵氏皇室取之于后周,不义柴荣,需用“铁书”告知于天下,赵氏“厚待”柴氏。那么,柴氏家族默然逃脱赵氏掌控,宋史能将其载入史册吗?宋史对这一重大事件的隐晦,是否可从其家史中得以补缺?
三、 林(柴)宗训公裔孙迁徙
据《汀武杭林姓族志》第94页记载,柴宗训家族于公元961年,建隆辛酉年挈家隐于闽省福州济南山,遁迹晦名,改柴复林,改名判官,以《济南》山名为郡,圃农为业。《二十五史》载: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三月乙卯朔,周郑王殂于房州,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陵曰顺陵。冬十月甲申,葬周恭帝,不视朝。倘若柴宗训借假死逃出房州,获许时间为“乾德六年(公元968年)”。
这时段宋灭南塘,福州为南塘属地,其家族唯恐难保,再度南逃,经莆田迁徙延平府顺昌县小陈坑安居,宗训公之孙林正因喜游名山大春,来到后汀州府宁化县的石壁村,这里山川秀丽,依山傍水,于是落籍于斯地。北宋元祐年间(约1086年)因战乱宗训公再举族迁入长汀河田居住。
长汀县河田镇古时候叫“柳村”。这里自古土地广袤,山青木繁,汀江穿田而过,水源充足,与汀州府隔川相望(河田距离汀州府15公里),不费驽马之力。故,河田历来是客家先民泽地而居的风水宝地。北宋中叶,五代后周柴恭帝举族易柴为林由晋安经顺昌居宁化,因战乱,移居河田水口,这是最早入住河田的客家林姓。此外有莆田林姓、福清林姓移徙河田。所以河田自古有“林姓半边街”之称。元至正年间,朝廷腐败,朝政苛捐杂税,人民苦不堪言。当时,各地枭雄迭起推翻外族统治,以至互争地盘,战乱不断。据旧宗谱记载:“宋末元初,流寇未息,河田贼棍郑某(一说知县郑从吉),招集亡命暴掠乡民,强横莫与抗。及元世祖初平海宇,遂欲开垦河田,阳增国税,阴图免罪,鼓动河田他姓在益才公(另有谱称为林文德之夫人汤氏)坟后开渠凿圳,引起两姓纷争,失手撞毙郑从吉。
此事,长汀县河田镇百姓之中至今尚有传闻,公元1366年,河田俞姓在林益才、林文德之妻汤氏太婆的坟墓后心开挖水渠,破坏林姓祖坟,引起了两姓人的纷争,奇怪的是白天开渠夜间愈合了,似乎林姓祖坟在冥冥之中有神灵的护佑。“林姓祖恩显灵多,白天开圳夜间合,连番折腾毫无损,看你把我能奈何?”,林姓族中老人在气愤中深感恩德,幸喜之余道出了天机:“不怕锄头千千张,只怕马屎混砻糠”。一外姓人正好躲在屋后偷听得到天机,报与该族人依计而行,才得以开渠成功。两姓族人再次混战,纷乱之中林姓失手撞毙前来平息斗殴的知县郑从吉。由此,元廷涌兵连夜诛灭河田林姓族人,血洗八十里。河田林姓除少数逃离,部分就地改为李姓逃生之外,绝大多数惨遭元兵杀害。一时间,尸首遍地血成河,烧林掘墓占山坡,分割田产侵祖地,魂魄飘游鹰泣歌。河田林氏部分避之各地,而后蕃衍闽粤赣及周边地区。
柴宗训家族易柴复林后迁徙路线:
福州济南山→莆田→延平府顺昌县小陈坑→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林家城→长汀县河田镇(古时称柳村)→闽粤赣。
四、 柴林宗支世系直线图:
《汀武杭林姓族志》载:林(柴)宗训下源世系为:
回闽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宗训 ----- → |朝(待考) | 孟(待考)
后周恭帝 |宝 → | 武(待考) |五一郎
易柴复林 |厚 → 生十子,元一 至元十
汀州始祖 | |五二郎
|严 → | 信(待考) |六三郎 名钊,生子,万一郎、
| 万二郎、万三郎
| 正 → 千六郎→ |七 郎 生子仕权、仕赞
融、字遇春 |八 郎 生子广、海
|九郎生子二十郎、三十郎、四十郎
五一郎失考。
五二郎失考。
六三郎为上杭郭坊、临城、湖洋、武平悦洋、长汀涂坊、广东平远、程乡、江西赣州等房祖。
七郎为长汀县策武镇林田村、牛斗头村,上杭县回龙村,浙江、四川自贡等房祖。
八郎为长汀县濯田镇、武平大禾、广东平远、四川自贡等房祖。
九郎为武平中堡,上杭才溪,连城壁州,广东英德、曲江,江西赣县、南康、瑞金、吉安、浙江、湖南等房祖。
笔者查阅各地部分族谱,对于宗训公之世系所载不一,爰此提出如下探讨之意见:
(1)、查《江西赣县林氏合修谱》朝、宝、厚、严乃为阙下伸公之后。伸公随柴氏家族同伍至宁化,也许柴氏为避开朝廷追捕,将其四兄弟归入伸公名下,保全家族之计。因阙下林氏并无林改柴之说。
(2)、查《上杭湖洋济南堂林氏族谱》柴宗训传承世系为:
宗训→咏→御→仕→温→光 →藻 →孟昂 →永 →隐 →融 →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共12代。然,宗训公生于公元953年,六三郎之子万一郎生于公元1086年,这两公之出生日多谱均有记载,用推算法推论:1086—953=133(年),用133(年)÷12(代)≈11(岁),也就是说,11岁为一代,不符合我国国情。
再则,参考《宋史》载, 仁宗嘉佑四年(1059)四月,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室祀。熙宁(1071)四年十一月崇义公柴咏致仕,子若讷袭封。其中并无信息说明咏为宗训之子,而有资料显示,仁宗皇帝命人阅览了柴氏谱牒,从中找出族中之最长者(即咏)为主掌周室祀。
(3)、《汀武杭林姓族志》第95页载:朝公生万一、万二、万三,依上例方法推算(1086—953)÷2≈67(岁),也就是说,67岁为一代,不符合我国国情。
(4)、《汀武杭林姓族志》第96页载:千六郎公于北宋元祐初(约1086年)因蔡五九作乱,由宁化移长汀河田居住。宋哲宗是为员外郎,仕南昌太守,任卒。
我们来继续推算,蔡五九灭亡是公元1315年,也就是大约宗训公之四世孙融公的夫人带领全家由宁化迁徙河田的时段,宗训公出生于公元953年,相差362年,传承六代,每代约60年,不符合情理。由此看来,宗训公下源世系甚为值得深入研究。
济南堂汀州林氏始祖宗训公祠位于长汀县濯田镇巷头村水口,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两进两摆,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地形为“满地铺毯”,又似“伏地象形”,距离长汀县城38公里,交通便捷,风景秀丽。
《孟九郎族谱》15页载,“本处水口建祠一座塑有上祖宗训公圣象金身”,可见,此宗训公祠至少建于明嘉靖公元1528年以前。
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于2001年在汀武杭众宗亲的协同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修。祖祠正堂神龛安放着宗训公圣像金身,及神座,神座上书:“林氏回闽始祖五代周恭帝宗训公、郭蓝赖夫人香座”,厅堂上方有金字黑底匾额此次维修亦得已复原,上有《圣祖偈诗》:圣祖原系郭威名,无嗣让国与柴荣,梁王即位方七岁,传宋陈桥日复明,五世公卿登甲第,宋封勒表谕门庭,只因遇寇遭兵难,逃隐柴家复姓林。
至于《林氏暨孟九郎族谱》15页之记载,祖祠内神主书“济南堂镇驾六郎号宗训林公银精光禄大夫”,其中,为什么将宗训公称之为“镇驾六郎”、“银精光禄大夫”就不得而知了。
六、柴林堂联
从各地柴林祖祠堂联可分析出柴林宗支的源流以及迁徙路线。
1、 福建上杭县旧县乡迳美村林姓,乃九郎公的后裔。其宗族为“务本堂”,祠堂联:启长林,移下邳,蕃昌于莆阳,仰祖德开祥,历荫人才亿万辈;入宁化,移白砂,奠基在迳美,维宗功之积庆,永隆湮祀百千秋。
2、 建于武平中堡的八郎、九郎公祖祠,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祠内中柱联:瓜绵宋国,瓞衍清朝,统数代祖宗流芳百世,凤起濯田,蛟腾中堡,领二房孙子照耀千年。其大门联为:济水源流远,南山世泽长。
3、 武平县中堡上济村祖祠联:东鲁衍宗支,始莆田,继濯田,礼乐衣冠,且沐武城之化,南国绵世泽,迁中堡,移下堡,桑麻鸡犬,别开上洞之风。
从以上之堂联亦可推测出柴林同宗同源。
4、 宗训公祠之门联“双桂流芳馨俎豆,九牧垂绪跃门庭”乃属于九牧宗支之联,他体现的是九牧宗支特色文化,本不适合用于宗训公祠,也许建筑公祠时决策者不大了解姓联的普遍性和姓联的特殊性而误用。
七、柴林祖墓
从前,河田具有众多宋代的祖墓群,只因河田林氏遭受官祸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古典文化的摧残,大部分被毁,据老族谱载:
镇驾大夫判官公(柴宗训)妣郭、蓝、赖氏合葬于河田梧桐排田背嘴头,坐东向西。
宗训公之子朝、宝、厚、严之墓均葬武平。
据《孟九郎族谱》载:林士弘八世孙冲炁、福生。冲炁公生三子,守仁、守礼、守信。守仁生贵、华、积。守礼生荣。守信生德玉、富、天赐。福生之四世孙司仓公,贵公之子臣武、龙车,华公之子孔目,均葬于河田修坊田鸡浮塘,坐北向南。富公之子正将公葬河田池坊,鲢鱼吐舌。还有大批的祖墓记载,因篇幅关系这里略述。
七郎公葬于溪岗上侧面虎形,丁山癸向。
八郎公葬于武平中堡,九郎公葬于长汀濯田。其余详见族谱,略述。
另外,宗训公祠及河田祖墓于2001年重修时,堂号被改为“西河堂、济南堂”,或许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因为,长汀林氏有玉珍公派下的“西河林”,也有玉象公派下的“济南林”。为了造就长汀全体宗亲的大联合态势,共同完成长汀林氏家庙、祖墓的维修工作所作出的决定。却不知各自的林氏派系有着不同的家族文化,这是其一。其二,因为长汀各村林氏大多数是从河田事件中逃难出来的,河田是全体林氏宗亲的祖居地、发祥地,早在解放前各地宗亲就有到河田扫墓祭拜祖先的习惯。
《林氏族谱》(上杭族谱馆保存)记载:---柴穆属下宦官林惿、林恫于郑州兴兵意欲夺回天下,为宋所败。林提有麻姑术,逃难济南山紫树林下得脱枷锁,更复原林,奔走闽汀河田卒,葬其处,生三子,直驾郎名慤,住长溪,资治少卿名意,住始兴,中选大夫名念,住延平。(“长溪”:经查阅《福建省宁德霞浦县松港街道地名册》,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其中载,霞浦县历史上就出现过不少名人,唐代刺史林嵩,宋代中奉大夫林惿等记录。“始兴”: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广东通志》载“唐贞观十三年韶州领曲江、始兴、乐昌、翁源四县”。现在“曲江、始兴、翁源”均有林姓居民,是否有林意后代,尚未可知。“延平”,上杭六三郎长子林万一郎族谱载,祖居延平府顺昌县小陈坑,林念后裔是否和六三郎家族同居而地,现在是否尚有其后裔,待考。)
以下为河田柴林十余座祖墓之中的宋代墓地。
五代后周柴宗训简陵位于濯田 宋镇驾六郎妣赖夫人之墓 宋代南昌太守融公(千六 的黄峰山,当地人称:天子地 妣巫氏之墓,葬河田青草坑 郎,位于河田苗圃
八、部分柴林宗支之字辈
濯田八郎公之父千六郎(融)公第19代开始昭穆辈分字辈:
可茂奇玉兴应元廷华庆香思明祖德----
中堡九郎公字辈:
光天发其章,乾元锡德芳,祖武绍前泽,宗功裕后长----
广东平远万一郎后裔彦英公字辈:
松启文元和,成亭辉光华,仁心常贞敬,能崇福世贤----
六、 柴林宗支家族之传世家训。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此行字模糊不明)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点异端以崇生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
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长汀西河发振
QQ:1241390655
电话:15959728545
2015、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