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话说族谱

作者:chinalinshi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2-23 21:31:21  返回首页

谱(以下简称谱)作为记载族世系志书源远流长从甲骨文们就可以看到,早在4000年的殷商时期,就有一些物出生、婚娶的文字记载,那是族谱的雏型

到了周代,设立专官负责全国所有贵族族谱的记载与管理,族谱成为统治者推行政治制度的工具。周代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这是一种以嫡庶关系划分大、小宗,从而确立各级贵族子孙世袭封土爵位的制度:王位有嫡长子世袭,的众子则封为诸侯;诸侯由其嫡长子继承,的众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由其嫡长子顶替,他的众子则封为土。这种世袭制是建立在血缘疏远近的基础上的,而族谱作为血缘关系的记载,便成为世袭制的依据和基础。周王朝央和各诸侯国的史官,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记录、整理、保管各贵族的家谱。这些管谱的职员,也一般是世袭担任,为他们提供了熟悉、掌握全国各族家谱的便利,造就了一批熟练的谱学专家,产生了像《在戴礼记·帝系篇》、《世本》、《春秋公子血脉谱》、《帝王诸侯世谱》等优秀的谱学著作。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除因循东汉察举所要求的经学、德行、乡闾清议之外,又增加了家世、才实等内容,将才区分为九等。这看起来更加完备,但实行过程中,负责专职举土的“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他们品评人才多以门第为重,选用者也是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朝中用人,只问家世,而家世则以族谱为据,查家谱后如果确系世家士族,定作大官。在族谱成为官场的敲门砖后,私家修谱之风盛行。为子孙前程计,不仅贵族,就是许多寻常百姓也编修起了族谱,甚至不惜采取小姓冒大姓、庶族人士族等手段,把族谱编的光彩照人。“九品中正制”一直推行到南北朝,所以这一时期修谱之风长盛不衰,谱牒多于牛毛。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下来,有才学的人不论出身门第,可以不经举荐,只须经过逐级考试,由朝廷择优录取,授以官职,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掌大权的状况。从这时开始,族谱才逐渐剥离其政治色彩。

到了宋代,政府不再设置谱官,族谱都由私家编修。欧阳修、苏洵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其后历经元、明、清直到民国,循数十年一修的惯例,族谱绵延不绝。修谱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作宫,而是为了敬收族,即通过敬重同—祖先,联结族人,以在社会上相互扶持;或是记载先人的奋斗史,以启迪后人。 

由于族谱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实用价值,官撰、民修相结合,使我国族谱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据专家估测,散存于民间者,当在百万部以上。虽经历代战乱,损失甚众,“文革”中复遭焚毁,但有识之士仍想方设法将其保存下来。尤其是各级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长期以来将其作为民族文化瑰宝征集收藏,目前在国内的存量当在1万部以上。据美国犹他州家谱协会从1971年以来,大量收集、复制中国的族谱与地方志,该会收藏的中国族谱已超过4000种。目前我国民间私人收藏、秘不示人的族谱仍有不少。

我国的族谱,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一笔巨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族谱的种类看,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物;从族谱体例看,一般包括序、跋,世系图、名册,重要人物画像及像赞,人物传记、诗抄、艺文,各种碑文、志、祭词,家族事件等,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家族是社会的细胞,族谱作为家族的记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储存了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族谱中,一般分代(世)记述该族人口繁衍、婚配、生卒年月日、生育数量等,为人口学研究独辟蹊径。学者刘国伟通过湖南省安乡县安障乡沙湖口村《李氏族谱》所载仲温支系进行剖析,对我国古代家庭人口过程进行了研究。以该支第15—33世的人名录为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类推,得出结论:自元朝至元一年(1335年)到民国24年(1935年),600年间繁衍18代,共计5700人。除去婚人人口、夭折婴幼儿,平均年递增千分之八点三,每31.57年发展—代人口。

在湘潭县档案馆珍藏的《毛氏族谱》、《彭氏族谱》,桑植县档案馆的《贺氏族谱》,岳阳县档案馆的《任氏族谱》等,自然是研究毛泽东、彭德怀、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史料。族谱中的人物传记、事件记略,就是一部民间史书。有些族谱,还留存了一些重要人物的画像,现代以来新修的族谱,甚至选录了人物照片,多角度地再现了历史人物。

除人物传记外,族谱中的序跋、碑文、志、祭词,有许多就是精美的散文,尤其是族谱中选录的诗抄、艺文,本身就是文艺作品,除供人们研究外,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现代以来,一批作者开发族谱这个史料宝库,写出一部部人物传记或历史故事。

上一篇:潮汕林氏家谱族史
下一篇:《埔兜林氏族谱》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