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十八梭船廿四洲

作者:chinalinshi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3-22 23:41:37  返回首页

曾汪所建康济桥只是一座简易浮桥建桥后不到三年即淳熙元年(1174)的夏天一场大洪水便将浮桥的一大半桥舟漂没当时的知州常■便作了一次改良。据《永乐大典》所载:“淳熙元年(1174)甲午夏,韩江水涨,康济桥桥舟漂没者半。知州常■修之,增桥舟为一百零六只,以其余资,创杰阁于岸右,名之曰仰韩阁,以为临观之所。”这座仰韩阁,据张羔的《仰韩阁记》,“创杰阁于岸右。赎地辟基,■石捍溢,隆栋修梁,重檐叠级,游玩览眺,遂甲于潮。”知其为临江而建,且为江边一游览点,但不久毁于火,后来成为西岸段的第一洲。
  淳熙六年(1179)“知州朱江建登瀛门,左掖三己亥堂,右掖南州奇观。增石洲二,与旧为三,筑亭其上:东曰冰壶,西曰玉鉴,曰小蓬莱。”(《永乐大典·桥道》)
  南宋大诗杨万里有一首《登南州奇观》的诗,对当时的美景作了生动描写:
  海边楼阁海边山,云竹初收霁日寒。
  看着南州奇观了,间山水不须看。
  诗前还有一段序:“前临大江浮桥,江心起三石台,皆有亭。”可以与志书的记载互相印证。这些都明了:广济桥在草创阶段,建桥者就很注意在发挥桥的交通功能的同时,尽量使之美化,并注入休憩、临观等功能因素。
  这时的江面虽然有三个洲,但仍属浮桥性质,洲与洲间还没有梁。到淳熙七年(1180),通判王正功增建一洲,并尝试铺架梁板,以解决浮桥妨碍上、下游航运的矛盾。《大典》同样有明确的记载:“庚子,摄郡王公,复增一洲,距西岸数步,上跨巨木,下通船筏,至是始无冲突浮梁之虞。”
  九年后,即淳熙十六年(1189)“己酉,丁公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曰丁侯桥。”丁允元增修四洲,意味着康济桥史已进入丁侯桥即梁桥时代。
  丁允元卸任后还落籍潮州深田,成为“深田丁”的始祖。西桥逐步完善以后,东桥的创建便理所当然地要提上议事日程。又过了五年,即绍熙五年(1194)知州沈禹便在东面建了一个墩,上面还盖了一个“盖秀亭”。庆元二年(1196)继任的陈宏规又增建二州,并把已有三洲的东桥命名为“济州桥”。
  这位陈宏规太守,后来也落籍潮州,就是潮安鳌头乡陈姓的始祖。庆元四年(1198)知州■又增建了四个洲。八年后即开禧二年(1206),知州会再增筑了五洲。至此,连同曾汪首建的一洲,东桥便拥有十三个洲。雄丽超过了西面的丁侯桥。绍定元年(1228)知州孙叔谨在丁侯桥之东也增筑了二洲,东桥十个洲的格局至此也宣告完成。全桥23洲的修筑,前后共花了57年的时间!
  民谚“十八梭船廿四洲”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湘子桥确实只有23个洲。清代的姚竹园《湘桥》诗也明确地说:“蝉联墩排二十三”。古人喜欢双数,认为双数才吉利,如二十四桥,二十四孝,二十四花信等等。民谚是一种口头文学,不能以历史科学的眼光去苛求。所以也没有必要去指责它,改动它。
  元嘉定三年(1326),潮州路判官买住准备将各墩间木梁换成石板,但只完成了四间。以石梁代替木梁,也是湘子桥史上一件大事。可惜因经验不足,石梁常发生断折事故,后又重新恢复为木梁。至正四年(1344),府判乔贤对湘桥作了一次大修,并请崞山书“济川为桥”之匾。至此,东西桥异名的情况遂告结束,专用“济川”一名。(《大典》梁■《仰韩阁记》)
  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对全桥作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又改桥名为“广济桥”,“取济百粤之民,其功甚大”之意。桥成之后,极其富丽堂皇。们今天正在重修的广济桥,就是以它为蓝本,要重展当年之风华。
  从曾汪始创康济桥到王源大修广济桥,前后竟达264年之久,这在世界的建桥史上可能也极罕见的。从一墩86舟到23墩24舟,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工程实在太艰巨了。旷日持久,终底于成,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潮人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精神,在建桥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德五年(1510)知府郑良佐和继任知府谈伦将桥上的木梁全部易为石梁。嘉靖九年(1530)知府丘其仁“杀浮梁四之一”,即从24舟减为18舟。至此,终于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丘其仁还确定了守桥渡夫,桥夫的名额,开创了在桥上设立管理机构的先河。这时,距离曾汪建康济桥已经历了359年!

上一篇: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原创首部FLASH潮剧
下一篇:葫芦山摩崖石刻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