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弘公禄公十二世孙。德公(一说礼公)之子。江西鄱阳人(祖父林英在南北朝时代由福建莆田北螺村移居江西洪州鄱阳),生殁葬妣失考,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统领义军集结于鄱阳康山,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发展到十多万人,进占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建年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因之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经历六年,败于唐李,而易林为柴姓。窜移武林,不久病故。其后裔又迁各地,以求发展,其中一支在邢洲龙冈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其子宗训继位不久,即发生陈桥驿兵变,后周亡。恭帝被废,降为郑王,禁于房州,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遂将柴字拆之,去“此”添“木”,易柴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迁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明初改为府,称延平府)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
十二世(五代十国)
柴守礼公林士弘十二世孙,上杭族谱和眉山族谱称始祖。周光禄寺卿,其妹配郭威为妻,周太祖时为国舅,世宗帝即位尊为太上皇,据水埔、彭背、上杭机城等地旧谱称,公生五子,俱封爵为:龙车公、正将公、司仓公、臣武公、孔目公。
子五;荣、穆、余未详。
十三世
柴荣公守礼公长子,生于后梁龙德辛巳年(921年)六月十六寅时。幼年,随姑母一起,操持家务,劳动之余,刻苦练习骑马射箭,自读各种书史典籍,增长了许多才智武艺。为人敦厚,能勤学苦练。郭威又因其亲生子被后汉隐帝刘丞佑杀光,身无儿子,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故名郭荣。因而荣公为郭威唯一继承人。不久,随郭威入伍,开始戎马生涯。荣公二十七岁时,提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郭威引兵北上,兵至澶州,将士突然鼓噪起来,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护他做皇帝。即班师回朝,夺取了后汉天下。在公元951年正月,郭威正式建立周朝,帝号周太祖,年号广顺。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相当于中书令,宰相之职)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在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在位四年。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荣公一生精明能干,志气宏大,接嗣帝位后,能继承太祖遗愿,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发展生产。先后收复后蜀阶、成、秦、凤西州、和南唐江淮十四州,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正当挥兵直取幽州时,却患了大病,停止前进,率大军回京,于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八日于汴京驾崩。时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国葬于庆陵(今河南郑州管成县)。配夫人,生七子:宜哥、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石田、彭背、水埔、杭城族谱中仅曰,公生一子)
至十四世
宜哥周太祖赐名宗谊,荣公长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被汉诛,太祖赠左铙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越王。
诚公 荣公次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7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吴王。
咸公 荣公三子,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屯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韩王。
宗训公荣公四子,生于周广顺癸丑三年(953年)八月初四,出生于澶州府第。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同年帝驾崩。甲午(此指时,何年何月待查考)内出遗命,宗训在帝柩前即帝。帝号周恭帝。仍续用显德年号。在显德庚申七年(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兵于陈桥驿发动兵变,竟以黄袍加身,班师回京,陶谷袖出诏书。公禅位赵宋,降为郑王,于宋建隆壬戌三年(962年)迁训祖于房州。公喻子避难来到济南山隐栖寓焉。
2 柴林谱系简录与后周世宗柴荣
宋太祖开宝癸酉六年(973年),郑王郭宗训死于房州,宋太祖穿素服发丧,谥称恭帝,命迁葬京都庆陵之侧。公得21岁。在房州志收录了宋朝翰林学士李淑的一首名《周恭帝》诗:“弄盾牵车把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荒坟断垄逾三尺,犹以房陵半伏来”。
配夫人生子:咏。(武杭林氏家谱志曰生子四:朝、宝、厚、严。)
宗让公 更名熙让,荣公五子,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拜为左铙卫上将军。世宗封燕国公,恭帝封曹王。
宗谨公更名谨让,荣公六子,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周恭帝封纪王。于宋乾德甲子二年(964年)十月殁。
宗海公 更名熙海,荣公七子,周恭帝拜为左领卫大将军,加封靳王,易柴为林。
十五世(宋)
咏公宋仁宗赐名崇义,宗训公之子(杭城眉山家谱称曰徵公,未详熟是),听其父言,幼年携族人避难来到济南山隐居,并将“柴”字拆之,去“此”加“木”成林,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移居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顺昌(顺昌县)小陈坑。给籍田十倾,世袭爵禄。宋治平甲辰元年(1064年)八月,蒙英宗诏府邑,有司备录“柴氏后裔”。子一:御。
例外还有以下资料:
柴荣在位不到六年,便英年早逝,四子宗训七岁即位,是为恭帝。主少国疑,都点检赵匡胤趁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封恭帝为郑王,令居房州。柴荣第七子靳王熙诲少孤,被宋越国公卢琰收养,改名卢璇。为避宋太祖迫害,卢琰于乾德六年致仕,携熙诲隐居于浙江永康灵山(今属磐安县新渥镇辖)。卢璇与卢琰八子并列为“九支卢”之第三支派,始居灵山下庄。后子孙分支于仙居、东阳、永康、武义、缙云、浦江、龙游一带,并在东阳一带形成望族。该支中有复为柴姓者。
据《宋史》记载:绍兴年间,周世宗玄孙叔夏诏封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令居衢州。从此,衢州成为周世宗柴荣裔孙的世居之地。
另外,周世宗裔孙昊,“靖康之难”后率族随宋室南迁,分居浙江绍兴、定海、衢州、江山等地。
留居山西的柴氏后裔,明时亦有大量外迁,至今在许多《柴氏宗谱》中,有望出平阳、祖籍洪洞的记载。
福建龙岩客家有一柴林氏,祭祀“天子地”,为后周皇族.
另据《平阳郡柴氏宗谱》载,明洪武六年,护国将军柴天福与柴天寿、柴天德兄弟率军入黔平叛后,留居贵州省安顺地区。其后,柴天福一支改林姓,柴天寿一支改殷姓,柴天德后裔分支贵州省平坝、普定、六枝、晴隆、贵阳、水城、盘县和云南省宣威、会泽、沾溢、曲靖、玉溪、峨山、墨江、普洱等地,现已传至第23代。
重修族谱序二
柴林“济南堂”本源缘引
思源溯流,慎终追远,寻根问祖,正本清源,是我中华民族,也是我林氏宗族的优良高尚品德和传统美德。我林氏自坚公受姓之后,吾林氏子民的生命象山中的泉水,迅速由中原向四方扩散藩衍。至春秋时,坚公三十五世孙赵国宰相林皋,生九子,父子皆贤,时称“九龙之父”, “十德之门”。为避赵王妒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到西河(即榆林河,一名清水河、古帝河)白云山避难,从此林氏以“西河”为堂号,称“西河林”。秦灭赵后,赵国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两郡。西汉初,林皋的五(有曰四世)世孙林挚,被封为平棘侯,食邑千户。汉景帝时,分邹郡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林挚九世(有曰曾孙)孙林尊,汉宣帝时为尚书博士,官历少府,太子大傅,从此成为济南名门望族,名声远赫,林氏“济南堂”号由此而立。至坚公八十二(有曰六十四)世孙禄公入闽后,晋安林氏大盛,称“晋安世系”。其中,选用西河或选用济南者均有。至禄公十二世孙士弘公,居鄱阳,隋末领导农民起义,曾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称帝六年,国号楚,年号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败于唐李后,易林为柴(所谓柴中有林也),开创柴林之始祖。柴林者,即由士弘公始。传至十三世孙柴荣,接后周帝位,称世宗帝,在位六年,传至其子宗训接位称恭帝,时尚年幼,赵氏陈桥驿兵变,废恭帝建立大宋,降恭帝为郑王,禁于房州。因此世变,其子咏或族人(穆、惿、、宗海等)逃至济南山避难隐居,拆“柴”字,去“此”添“木”,变柴为林,得归本姓,并选用“济南堂”为堂号。此为我族焉何不用“西河堂”而用“济南堂”为堂号之缘由。
现观吾柴林诸多谱序,对我柴林老祖在济南山避难隐居,因而未用西河而选用济南为堂号这一事实,有诸多错解,至使我柴林“济南”林氏有渊源纷纭,流派混淆,化传不实之状。如《济南郡谱传记》曰:“林姓本是西河,吾族谓之济南者何也,详阅古谱吾祖出于柴世祖之后,因世乱避于山东济南山隐焉,更易姓氏,去‘此’添‘木’,因为郡,故号济南。……。当宋时,有西河、济南两郡,西河出自比干之后,吾祖之郡济南乃柴世宗之裔”。照此说来,1:吾族济南林氏不是比干、坚公之后裔,吾族元祖不是姓林而是姓柴。2、柴世宗也不是比干、坚公之后裔,也不是士弘公之后裔(因士弘公是禄公十二世孙,是坚公九十三世孙)。3:柴世宗族人在济南山隐居避难,去“此”添“木”,是易柴为林,是改姓(按此改姓说我族是林中之真柴也),而不是易柴复林,得归本姓。4:吾族济南堂是柴世宗之后自已新创出来的,不是西汉就已有的林氏“济南堂”。这真是太荒谬了!详阅古谱,吾族虽出自柴世祖之后,却是士弘公之裔(参看附录辨柴林族谱系),士弘公则是禄公十二世孙,禄公是坚公之八十二世孙,为何说吾族不是比干公之后裔?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儒学林罗于隆庆壬申年所撰《柴林族谱序》有言:“吾族自博陵石室以来,赐姓林氏,至晋明元帝后,插居晋安载闽志允不诬也。迨传十二世有祖士弘,隋末僭帝易姓为林柴。厥后祖守礼公之妹配后周,继荣传位禅于赵宋。守礼公之次子穆,兴兵取位为宋所败,复柴为林,惟我士弘公也。然木本水源,奚忍其念也哉”!
又如《济南林氏木本水源缘引》等所述:“……,避难来到山东济南山(有曰闽济南山)而寓焉,因以济南定郡,……”。来解说我族老祖咏公在济南山隐居,因以济南定郡,故以济南为堂号。再如《济南林氏起初源流祖派(二)世系传略》所记:“高祖:守礼公,……。曾祖:讳荣,……。宗海公:更名熙海,荣公七子,……,易柴为林,开创济南始祖。”将我柴林十一世祖宗海公(包括穆、惿、咏等)当作开创“济南堂”之始祖,这实是对我族济南堂之错解。我林氏远在西汉时济南已成郡望,除非当时易柴复林之老祖宗不知道林姓已有济南郡望,否则又焉何再用实难于考证之一小小山名定郡?岂不造成两个济南郡(或两个济南堂)之说?我族之“济南堂”起初源流之始祖应是长林五十世祖尊公。正如《西河、济南一脉论》所说:“……,若济南始于尊公。……,济南乃在西汉的尊公始。由是言之,西河之郡实处济南之先。……,至以从西河,从济南,原无异议,……,大抵从其先,或从其后,或依其新,总之皆殷之遗,坚公之后裔也”。我祖咏公因在济南山隐居避难(何处有此山难于考证),只是不用“西河堂”而用“济南堂”为堂号之故也,并非我族“济南堂”之起源也。望后人庶知所自焉。
重修族谱序三
我族源远流长,自福建上杭县湖洋乡彭背村(县志称仙水塘,有曰石田乡)济南堂林氏九世祖三彦(彦斌、彦英、彦常),于明洪武年间(有曰明洪武四年)迁至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乡)(当时属程乡县)开基创业至今,已经历六百余载。我祖彦斌公派(房)下,虽曾修过两次族谱,现仅存者为清嘉庆十年(1085)所续编印制的第三、四两本,其余均已失散无存。现存两本已为上祖遗留之唯一较全之族谱文献,无疑是十分珍贵的。遗憾的是,此两本谱书不但已破烂不堪,残缺不全,而且毕竟是上祖之作,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除河公、农公两支脉有较详细记载外,浩公、渊公两脉均无记载。民国时期,因人民生活困苦,虽有人亦想重修家谱族谱,但终心有余而力不足,未克实现。目前,仅见有渊公支脉十七世祖增喜公留下一本《民国廿九年庚辰岁正月吉日立历代荣昌》手写本一本,记录着渊公支脉维业公系下从彦斌公至十六世清云公共两房(启昌、启现)世系。后由云祥公续修至二十一世,并增修维庄公系世系,为渊公支脉谱书修编的主要历史资料来源。至今,我族谱书失修已达190余年唉。
盛世修谱,历代皆然。适时重修我族谱书,把我祖藩衍发展迁徙创业之艰苦历程记录下来,缅怀先祖之伟业,宏杨先祖之美德,承继祖辈勤奋之志气,启迪后人立高尚之风格,不但是顺应时代之幸事,亦是我宗族振兴发达之盛举。根据1984年国家有关部局发出的关於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精神,余于1998年底起,开始酝酿重修我族族谱之事。1999年初开始,向各处宗亲发出重修族谱之建议,很快得到各处宗亲的响应和支持。为收集有关资料,组织落实和研究重修谱书之事宜,2000年余三次从广西南宁回到广东平远老家,与东石洋背石灰坑河公支脉中章、达梅叔侄,仁居浩公支脉石珍、润添叔侄及八尺樟田炎祥、祯祥兄弟等宗亲,先后在仁居镇、大柘镇等地多次会面,共同商讨重修族谱之事宜。通过众议很快取得共识。一至认为:我族现虽找见两本老谱,但破烂不堪,残缺不全,加之资料不全,无法反映我族藩衍发展之历史全貌。我族谱书年久失修,现如再不重修,我族后裔将不知根在何处,祖在何方,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现在重修族谱,是刻不容缓之举。并作出初步决定:1、成立我族族谱编修小组,成员由各处宗亲自选,初定由中章、达梅、石珍、润添、炎祥、福祥及广西融水宗亲(待选)、江西宗亲(待选)等组成,并由福祥负责联络。2、各处先编好本支脉家谱族谱,然后选人统一汇编。3、老谱记载外迁部分,除江西农公支脉由石珍、润添叔侄负责联系外,其余由福祥负责联系。
至此,各处进入实质性编修工作。2001年清明节,余又赴广西融水香粉乡宗亲处,与明广等叔侄一起召开了该处宗亲大会,除统一认识外,还推选出明广、林琼、雄俊为该处族谱编修负责人,开展谱书修编工作和负责罗城、都琅、融安等处有关宗亲的联系工作。由于各处宗亲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重修族谱工作顺利进行。
对老谱记载外迁部分,余于2000年至2001年之间,先后向广东阳西县塘口镇桐油乡祯宝公后裔子孙、四川平武县水光乡(南坝镇)平溪村琅华、达华后裔子孙、罗城黄金佰涧、梓华后裔及台湾台澎府佰辉、佰洪后裔子孙分别去信联系。除四川平溪村林光勇回信,台湾台澎则因地名变更无法投递而退回外,其余均未见回音。而从林光勇先生回信分析,他们实不属于我族达华、琅华公之后裔子孙。此外,石珍、润添叔侄经多次联系及两次亲到江西瑞金寻找农公后裔,均无结果。
2001年12月,我再次回广东老家,在洋背石灰坑中章叔家召集各支脉编修小组会议,各处通报了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把各支脉有关资料汇齐。本应由达梅先生任主编,但因其事务羁身,故大家推余为主编,在无法推辞之下,余只好承担此责。
本次汇编资料,农公及河公两支脉世系由达梅收集整理提供。浩公支脉世系,由石珍、润添整理提供,河公支脉广西融水部分,由明广、林琼整理提供。渊公支脉世系,由福祥收集整理修定。汇编工作从2002年初开始,在汇编中,得到余妻红页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先后找来《广西博白林氏族谱》等林氏谱书及有关林氏渊源、林氏文化等相关参考资料,经充分考研撰编,于2002年五月完成初稿,后经各处编委修改,原计划于2003年秋印刷出版,后因融水部分资料直至2004年8月才送到,从而延迟至2004年冬吉月印刷。
新编谱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在承继老谱之基础上,有更多的发展创新,远胜于老谱,不愧为传世之作。然而,首次实践,差错挂漏在所难免,祈各处宗亲导正。
长林世系”却有两种主要版本。一是把入闽始祖禄公定为坚公八十二世孙,而另一种则将禄公定为坚公六十四世孙。两者差别甚大,这是无法统一的历史课题。现统观吾林氏各处新编谱书,主要依据各处原有资料和各自的看法而定。吾族老谱因无此资料,为考虑与目前国内多数文献资料相一至起见,本族谱采用第一种版本资料,而第二种版本资料,则可在附录中查到。
吾族柴林,始于禄公十二世孙林士弘,隋炀帝十二年,士弘在虔州称帝,后败于唐李,窜移武林山避难,易林为柴,始为柴林。至其十三世孙柴荣,接后周帝位,后传其子宗训,称恭帝,时尚年幼,赵氏陈桥驿兵变,废恭帝建立大宋,禁恭帝于房州,因此世变,其子或族人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易柴为林,复归本姓,其后世子孙藩衍发展,现已遍布海内外。视吾柴林,其渊源明确,世系分明,脉络清楚,是晋安林氏中自成一独立发展系统的一支,故本谱将其列为闽林晋安世系的一个分支,即柴林世系。吾柴林世系,从士弘至守礼公共十二世,守礼至万一郎共十五世,万一郎至彦斌公共九世,彦斌公至今(升字辈)共二十三世,总共已达五十六世。
对吾族之来源,亦有三种说法,清《五金林氏族谱》载:“……,世宗崩,传位于子宗训,是为恭帝,……禅位於宋。守礼公次子柴穆,兴兵取位,为宋所败,怕祸及灭门,逃难于济南山紫云树下得脱,方改氏变柴为林,得归本姓。”广东潮州程乡县林罗所撰《柴林族谱序》也有同样的记述。江陵十四世孙林麟昌所撰《柴林族谱序》云,“……次子穆为成都将军,迨至恭帝名宗训仅及数月,四方兵乱,不得已信陶谷之太后始禅位于赵宋焉,……,太后崩,……,其弟穆成都将军有属官柴惿、柴恫谋反取位,集兵于郑,为宋所败,幸惿为麻姑术逃难济南山紫云树下得脱枷锁,更复原林,奔至闽汀河田卒,葬其所,生三子”。而《济南林氏木本水源缘引》则云:“……,宗训公接位,时年童幼,陈桥驿之乱,丧师让位于宋,宗训公谕子咏公,逃难来到山东济南山(有曰闽省济南山待考证)而寓焉,因以济南定郡,将柴字去‘此’添‘木’,易姓为林……,”前两者所说历史事件相同,但具体人物不同,后者所说历史事件虽与前两者不尽相同,但性质相似。不管济南山在何处,三种记述都是守礼公子孙为避难而在济南山隐居,并改柴复林之事实,之所以有此相近而不尽相同的记述,推测是与吾柴林各支脉之始祖有关,因吾祖为宗训公之后裔,故本谱选用第三种记述。此三种记述虽不尽相同,但无碍守礼公子孙改柴复林这一历史事实,故不必因其记述稍有不同而深究之。
我族诸多谱书均记载有我族老祖(穆、惿、咏)隐居避难之济南山,此山在何处?有曰在山东,有曰在闽省,其位置实难考证,从其后迁至南剑州顺昌府小陈坑居住推测,因南剑州在闽省(现今闽省南平市),故在闽省的可能性大些。
我林氏先有“西河”,至西汉时才有“济南”,所以“西河”、“济南”是我林氏早已就有的堂号。我族“济南堂”号是柴林氏守礼公后人(穆、悌、咏等)在济南山避难隐居,易柴复林,得归本姓,故未用“西河”而选用“济南堂”为堂号。并非有些族谱所说,为柴氏守礼公后人(或荣公后人)在济南山避难隐居,易柴为林后新立的堂号,这一事实望后人能够有所明确。
我柴林始祖,“眉山族谱”及“上杭族谱”均将守礼公作为始祖。而本族谱则将士弘公作为我柴林始祖。因“柴林者,是柴中有林,而并非林中有柴也”。考虑到守礼公是士弘公十二世孙,其子孙只是易柴为林,不是改姓,而是复归本姓。另据江陵《柴林族谱序》:“……,至柴林启于隋炀帝十二年士弘公僭称楚帝,于鄱阳康山之上,唐李欲王始改林为柴,……”.另《蒲田林氏族谱序》亦云:“…隋末士弘称帝,鄱阳柴林是也”。故将士弘公作为我柴林始祖,应更为合适。
思源溯流,慎终追远,寻根问祖,正本清源,是我中华民族,也是我林氏宗族的优良高尚品德和传统美德。我林氏自坚公受姓之后,吾林氏子民的生命象山中的泉水,迅速由中原向四方扩散藩衍。至春秋时,坚公三十五世孙赵国宰相林皋,生九子,父子皆贤,时称“九龙之父”, “十德之门”。为避赵王妒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到西河(即榆林河,一名清水河、古帝河)白云山避难,从此林氏以“西河”为堂号,称“西河林”。秦灭赵后,赵国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两郡。西汉初,林皋的五(有曰四世)世孙林挚,被封为平棘侯,食邑千户。汉景帝时,分邹郡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林挚九世(有曰曾孙)孙林尊,汉宣帝时为尚书博士,官历少府,太子大傅,从此成为济南名门望族,名声远赫,林氏“济南堂”号由此而立。至坚公八十二(有曰六十四)世孙禄公入闽后,晋安林氏大盛,称“晋安世系”。其中,选用西河或选用济南者均有。至禄公十二世孙士弘公,居鄱阳,曾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称帝六年,国号楚,年号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败于唐李后,易林为柴(所谓柴中有林也),开创柴林之始祖。柴林者,即由士弘公始。传至十三世孙柴荣,接后周帝位,称世宗帝,在位六年,传至其子宗训接位称恭帝,时尚年幼,赵氏陈桥驿兵变,废恭帝建立大宋,降恭帝为郑王,禁于房州。因此世变,其子咏或族人(穆、惿、、宗海等)逃至济南山避难隐居,拆“柴”字,去“此”添“木”,变柴为林,得归本姓,并选用“济南堂”为堂号。此为我族焉何不用“西河堂”而用“济南堂”为堂号之缘由。
柴咏为柴茂后裔,柴熙诲后裔在浙江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 - 柴林世系家谱
接上文: 闽林晋安世系 - 林禄公至林士弘公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 柴林世系家谱
始祖(唐)
士弘公禄公十二世孙。德公(一说礼公)之子。江西鄱阳人(祖父林英在南北朝时代由福建莆田北螺村移居江西洪州鄱阳),生殁葬妣失考,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统领义军集结于鄱阳康山,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发展到十多万人,进占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建年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因之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经历六年,败于唐李,而易林为柴姓。窜移武林,不久病故。其后裔又迁各地,以求发展,其中一支在邢洲龙冈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其子宗训继位不久,即发生陈桥驿兵变,后周亡。恭帝被废,降为郑王,禁于房州,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遂将柴字拆之,去“此”添“木”,易柴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迁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明初改为府,称延平府)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
子:.大材、大栋。
二世
大栋公 士弘之子,余未详.
子:文光。
三世
文光公 大栋之子,余未详。
子三:有伦、有纪、有纲。
四世
有伦公 文光之字,余未详。
子二:万一、万宝。
五世
万一公 文光之子,余未详。
子:永泰。
六世
永泰公 万一之子,余未详。
子三:有桂、六丁、子立。
七世——九世
资料记载,守礼公为士弘公十二世孙,而士弘公至守礼公之间,缺三代世系,无法查找。缺那三世亦不清楚。
十世
有桂公 永泰之子,余未详。
子二:冲炁、福生。
十一世
冲炁公 有桂之子,余未详。
子三:守仁、守礼、守信。
守礼公士弘十二世孙,上杭族谱和眉山族谱称始祖。周光禄寺卿,其妹配郭威为妻,周太祖时为国舅,世宗帝即位尊为太上皇,据水埔、彭背、上杭机城等地旧谱称,公生五子,俱封爵为:龙车公、正将公、司仓公、臣武公、孔目公。
十三世 荣公守礼公长子,生于后梁龙德辛巳年(921年)六月十六寅时。幼年,随姑母一起,操持家务,劳动之余,刻苦练习骑马射箭,自读各种书史典籍,增长了许多才智武艺。为人敦厚,能勤学苦练。郭威又因其亲生子被后汉隐帝刘丞佑杀光,身无儿子,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故名郭荣。因而荣公为郭威唯一继承人。不久,随郭威入伍,开始戎马生涯。荣公二十七岁时,提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郭威引兵北上,兵至澶州,将士突然鼓噪起来,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护他做皇帝。即班师回朝,夺取了后汉天下。在公元951年正月,郭威正式建立周朝,帝号周太祖,年号广顺。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相当于中书令,宰相之职)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在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在位四年。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十四世
诚公荣公次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7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吴王。
咸公荣公三子,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屯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韩王。
十六世
御公咏公之子,年48岁时名登南榜,立志修录柴氏籍贯,后本州刺史杨存中以事奏闻,奉旨批勘,熙宁戊申二年(1068年)春王望二(即正月十六)良日诏颂本府公堂宣读……,一封林睦黄门侍郎,……,一封林受铜壶轴(有谱把铜壶二字拆开,铜写为金同二字,壶字作为一字之大写,故曰金同壹轴)等计二十人受到封爵。子一:仕。
十七世
仕公御公之子,哲宗朝由中书侍郎迁户部尚书,时因蔡左丞执仇谤陷,纵子受嫌,老失朝仪,乞罢归田终。葬东阳山笑天狮子形,戊亥向三水朝堂,妣欧阳氏、龚氏,生子三:温、良、恭。
十八世
温公 仕公长子。以孝旌表门闾。妣姜氏梅姑,生子二:长名失佚(汤坊谱长子秀)、次子光。
良公 仕公次子,妣葛氏,余未考。
恭公 仕公三子,任江宁府太守。妣陈氏、顾氏,生子未考。
十九世
光公温公之子,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选中书舍人,官至工部尚侍郎。颂曰:“衣冠三世续,忠孝一门全”。妣窦氏、欧阳氏,生子:藻。
二十世
藻公 光公之子。宋绍兴年间,特试由进士钦取御史,有诰命存。妣熊氏、丰氏,生子孟昂。
二十一世
孟昂公 藻公之子,宋绍兴甲戌四年(1154年)任封府通判。妣柏氏,生子永。
二十二世
永公 孟昂公之子,宋嘉定戊辰元年(1208年),任陕西布政司经历。妣陈氏、萧氏,生子隐。
二十三世
隐公字守拙,永公之子。宋理宗绍定年间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陈得基先生赞云:“柴帝之后,颜闵之学,乡衣伟望,动摇山岳”。妣李氏,生子:融。
二十四世
融公字遇春,名睦,隐公之子,宋理宗宝佑初(1253年)由举贤良,封官主客员外郎。妣巫氏一娘,元延佑中贼首蔡五九作乱。巫氏偕子及孙携家逃难出门,仰天祝曰:“林氏善良,不幸遇难,天地保佑,吾家所到之处,悉皆蕃衍子孙,愿好人相逢,恶人回避。吾姓林,木遇水则生,凡遇水之地名,则当居焉”。行汀州府河田水口,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和巫婆婆遂居安下身来。巫氏殁葬于河田青草湖大座人形,猷和墓侧傍。
五一郎、五二郎兄弟行至武平羊角水沙岗头及石田塘尾等地才安身下来。
公葬未详,生六子:五一郎、五二郎、五三浪(又称六郎,字积,讳剑)、七郎、八郎、九郎。
二十五世
五一郎公融公长子,随母巫氏逃难出门,行至武平水沙岗头住下。妣口氏葬于武平目郡东布角,生子未详,据闻其孙迁至高梧堡石田塘尾一带。
五二郎公 融公次子,妣蓝氏九娘。公葬于石田尾村凤形,座西向东。余诸子孙移居山田、羊陂坑。生子未详。
五三郎公融公三子,又名六郎,字积,讳剑。任江西南昌县尹(不称县令、县宰)元成宗朝(1295—1307年),官拜银精光禄大夫,直驾居京兆十三年,元延佑中贼首蔡五九作乱,随母巫氏一娘及兄弟偕子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举家逃难出门,行至汀州河田水口才遂安居下来。妣蓝氏、赖氏、郭氏,生子三: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公葬于河田青草湖大座人形巫氏侧傍。三妣葬地未详。
七郎公融公四子,妣刘氏。公被刁民熊四孜妄捏富豪大户事,上司抄带去迄,不知下落。遗婆刘氏,葬于草水角大屋场,辰兼巽向,生子未详。
八郎公融公五子,妣赖氏一娘。公从河田移居濯田居住,因到武平丰田乡(又曰安平乡)看弟(九郎),就在彼住岙故,葬于武平目郡堡东布角,座西向东。妣赖氏,葬于汀州濯田东岩,穴名飞天凤形。生子二:广、海。
九郎公融公六子,公从长汀濯田移徙武平丰田乡开基,因送嫂赖氏一娘回濯田住处,在濯田站病身故。葬于濯田迁排上,座西向东,侧面虎形,又称秋雨过排形。又曰蜘蛛结网形。生子三:二十郎、三十郎、四十郎。
二十六世
万一郎公 (参看闽杭老祖世系)
万二郎公剑公次子,讳尚善,生殁未考。据闻武平县武东乡陈埔村连塘迳有50多户,人口约300多人,是万二郎公裔孙。其世系待考。
万二郎公下世系:继宗,汤智,永宗—孟清—轩—福珊—法泉—时广—春雨—文选—日旺—七桥—龙庆。公为连塘迳始祖。
万三郎公 剑公三子,讳尚和,生殁妣失考。据闻,武平川坊、平远河头等一带有其后裔。
林氏柴林闽杭老祖谱系简录
一世
万一郎公剑公长子,讳尚卿,(有谱称颙公长子),生殁失考,祖居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元佑中(有说元延佑)随父剑公南昌任返,因世变避贼,偕祖母巫氏及弟等移长汀河田水口居住。后复由河田水口移居上杭县郭坊村。日久安置产业,顶里入籍,为上杭始祖。《林姓史话》载曰:“在宋徽宗宣和四年(1119—1125)世居福建长汀县河田乡的一支林姓宗脉,为开拓农耕基地迁入上杭县郭坊乡,……”。妣刘氏二娘,生殁失考,与万一公共坟,葬于员竹岗后东郊钟屋段(今城东石牌岗)邱家塘鹤湖里,乌雅拍田形,壬山兼亥。继妣雷氏,葬上杭县山鹤湖内。
子二:三十七郎、三十八(九)郎。
三十七郎万一公长子,讳廷棣,生殁失考。葬于万一郎公共坟。好理学,传心金溪杨方先生,为方称许。立夭杭城居住。妣薛氏,生殁未考。
子二:念四郎、小四郎。
三十八郎公 万一公次子,有称三十九郎,由人才擢河南通判,举家入籍未回,裔系失考。
念四郎公 三十七郎长子,字建中,生殁失考,承父理学。妣黄氏十五娘,生殁失考。
子二;天章,又名三十八郎、天策,又名三十郎。
小四郎公三十七郎次子,字建光,生殁失考。公由杭城迁往石田塘尾开基,葬于湖洋乡元迳村仙华岗,敕架岌插璧金钗形,坤山兼未。于明万历辛卯十九年重葬,又于清康熙已未五十四年及清乾隆甲辰四十九年两次重修。墓碑上刻有对联。横眉:“华盖玉屏”。对联:“穴显金峰迎双桂,堂关曲水接九龙”。妣罗氏,葬于上杭水埔龙潭角,上水游鱼形。
子三:伯一、伯二、伯三郎。
天章公 念四郎长子,又名三十八郎,生殁失考。裔系如下:天章—桂—永坚,至始失传未考。
天策公 念四郎次子,移广东潮州揭阳,未考。
伯一郎公 小四郎长子,未考。
伯二郎公 小四郎次子,未考。
伯三郎公小四郎三子,生殁失考。由上杭郭坊村移居石田塘尾。葬高梧水口大坡湾柯坊村,朝天海螺形,未兼丁向。妣张氏,生殁失考,与夫共坟。
子三:千六郎、千八郎、千九郎。(有谱曰生二子).
千六郎公 伯三郎长子,移居武平皂角水,余未考。
千八郎公 伯三郎次子,生殁失考。葬门首坪上,坐南向北。妣曾氏,举家迁高梧寨下住。
子三:万六郎、季崇、满郎。
千九郎公伯三郎三子,讳鹏,(有谱曰生于元世祖壬辰六年(1282年),殁于元顺帝壬寅二十二年(1362年)。葬于佛子岗(今塘尾岭背头)座东向西猛虎出林形。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迎转佛子岗,公婆合葬一坟。
子二:万四郎、季春。
万四郎公千九郎长子,生殁妣失考。生子一:万生。裔系如下:万生,生子三:志惠、志坚、景荣;志惠生子三:彦受、彦张、彦辉;志坚生子一:彦生;景荣生。
子三:拍夷、拍敷、拍璞;彦生生子二:文得、文仪。余旧谱未载。
季春公千九次子,生于元英宗壬戌二年(1322年)十月初二亥时,殁于明洪武癸酉廿六年(1393年)八月十六,享72岁。葬于千九郎公共坟。妣赖氏一娘,生于元仁宗丁巳八年(1317年)三月初四巳时。殁于元顺宗帝辛丑二年(1361年)。葬于元迳村严峰下,座北向南,寒虎咬尾形。继赖氏二娘,生于元英宗壬戌二年(1322年)二月初四亥时,殁于明洪武壬戌十五年(1382年)九月十八。葬于叶坑口雄鸡拍翼。
子三:得旻、得茂(一娘出)、得满(二娘出)。
七世
得旻公季春长子,又称得敏,讳赋厚,生于元惠宗戊子八年(1348年)六月十七未时,(有谱曰生于元世祖至年二十五年)。殁失考.葬于叶坑口与赖氏二娘、得满公各碑共墓堂,雄鸡拍翼形,午山子向。妣曾氏,生殁失考。葬于田坝下梅花落地,巽山乾向。
子五:景余、景生、景和、景贤、景宁。
得茂公 季春次子,移住高梧凹上。生子三:景什、景辉、景发。
得满公 季春三子,住石田中心屋。子二:景惟、景亨。生子文静,住高梧寨下白沙塘。
八世 景余公得旻长子,移往高梧寨彭背村上屋住。生六子:彦祖,移十方横岭住;彦崇,未详;彦售,石湖下居住;彦广,上屋住;彦泰,塘下住;彦受,未详。
景生公得旻次子,妣邱氏、郭氏,公妣生殁失考。公葬田坝下得旻公妣曾氏坟面上。郭氏葬于彭背豹虎头与景贤公黄妣共坟,饱虎掌肉形。邱氏葬于库岗上与黄太婆共坟右边。
生子三:彦斌、彦英、彦常。
景和公 得旻三子,移居高梧寨彭背田里住。
生子三:彦移居世兴、彦通、彦琼移居江西。
景贤公 得旻四子,本邑居住,妣黄氏、赖氏。
生子:彦济(黄氏出)、彦安、彦祥(赖氏出)。
景宁公 得旻五子,生殁失考.妣失考。
生子一:彦武,举家移居广东潮州住,余未详。
九世
彦斌公 详见本谱第三章。
彦英公景生次子,妣汤氏,公妣生殁失考。公原葬于石田咸水墩卯山兼辛,于清雍正已酉七年(1729年)迁葬于广东平远东石粜米岗龙头岗下。公于年青时往东石粜米岗做工,后在彼成家创业,入籍该处,为东石开基祖。生子国资。
彦常公景生公三子,妣张氏,公妣生殁失考。公妣原葬石灰迳灯盏挂璧形,后迁葬广东平远河头铁寮坑凤形,亥山兼坤。生子三:世宗、世荣、世容。公后来带次子世荣一同迁徙到广东平远县河头双溪开基。
推荐电脑设置分辨率:1024*768 IE6.0 浏览本站最佳 《林氏宗亲网》粤ICP备19056618号-3 公益网站服务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邮箱:chinalinshi@qq.com 站长QQ:9796964中国林氏宗亲网:www.linshi.org 林氏商盟网: www .lim.cc网站QQ总群:中国林氏至尊群:88804138(两千人群) 中国林氏宗亲会群:18700074 中国林氏文化传播群:8765551中国林氏全国分群:中国林氏福建宗亲群:13888857 (两千人群)中国林氏浙江宗亲群:61654323 中国林氏山西宗亲群:85404181中国林氏江苏宗亲群:76196403 中国林氏广西宗亲群:2600739 中国林氏广东宗亲群:111947037 中国林氏山东宗亲群:81669322中国林氏河南宗亲群:5842475 中国林氏海陆丰宗亲群:71150599 中国林氏晋江宗亲群:49536681 中国林氏漳州宗亲群:87915967中国林氏湖南宗亲群:15380407 中国林氏聚贤堂:55472755 中国林氏家园联谊会:113601223 中国林氏潮汕宗亲群:73862882中国林氏梅州宗亲群:140647187 中国林氏广州宗亲群:122340811 中国林氏重庆宗亲群:95429303 中国林氏泉州宗亲群:152933579中国林氏四川宗亲群:146684578 中国林氏贵州宗亲群:147752963 中国林氏南安宗亲群:158424833 中国林氏江西宗亲群:158554209中国林氏安徽宗亲群:60959712 中国林氏商联会:33260008 中国林氏家谱校对群:148020557 揭阳林氏八房祠宗亲群:148020133 中国林氏石狮宗亲群:2273083 中国林氏安溪宗亲群:154291204 中国林氏宁德宗亲群:154438326 中国北部湾林氏商联群:10133422中国林氏河源宗亲群:108534414 中国林氏贵港宗亲群:161635955 中国林氏福州宗亲群:184240317 中国林氏闽南宗亲群:32844819中国林氏闽北宗亲群:191366524 中国林氏九牧宗亲群:184647218 中国林氏吉林宗亲群:81017456 中国林氏姐妹联谊群:187026832中国林氏惠州宗亲群:158048267 中国林氏闽东联谊会:193039562 中国林氏闽台宗亲群:214384016 中国林氏上海宗亲群:132519231 中国林氏唐九牧宗亲群:148020338 中国林氏阙下宗亲群:175870774 中国林氏台州宗亲群66637118 中国林氏陕西宗亲群214289102 中国林氏海南宗亲群:229785281 中国林氏世荣公宗亲群:230237194 中国林氏湛江宗亲群:150255788 中国林氏诏安宗亲群:238420636中国林氏汕头宗亲群:277752801 中国林氏甘肃宗亲群:284850861 中国林氏新疆宗亲群:22259301 中国林氏云南宗亲群:125927683 中国林氏粤东宗亲群:288155724 中国林氏揭阳宗亲群:320290045 中国林氏北京宗亲群:280232936 中国林氏河北宗亲群:143058981中国林氏玉林宗亲群:55307885 中国林氏百色宗亲群:327507412 中国林氏湖北宗亲群:123997942 广东吴川林氏联谊会:76360926中国林氏桂林宗亲群:40415211 中国林氏贵州瓮安宗亲群:362752504 入黔大福公后裔寻根:219783078 中华林氏江西宗亲会:304359918中国林氏肇庆宗亲群:366386718 中国林氏粤西宗亲群:384361345 中国林氏廉江宗亲群:511492864 大别山林氏宗亲联谊会:219825783关注林氏商盟社区
《林氏宗亲网》粤ICP备190566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