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聂氏源流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6-3 0:46:48  返回首页
一、渊源
出源有五:
     (一)聂出自姜姓为春秋时丁公后裔
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二)聂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
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们认为古籍有误。
(三)聂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
据唐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
    (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
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所建的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居者以地为氏。
(五)其中有聂姓。
 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
 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
 土等少数民均有聂姓。
  
出源虽然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聂姓族人都姜尚(字子牙)为始祖。妆子牙以灭商建周的盖世奇功,受封于齐。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尊姜尚为聂姓先祖。聂姓最早的发源地在豫鲁一带。战国时,著名侠客聂政就是韩国轵(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人。战国韩哀侯时,严仲子与相侠累争权受挫,遂闻名拜访聂政,献巨金为他的母祝寿,并恳求代为报仇。聂政以老母在,不许。母病故后,聂政为了报答严仲子的情义,仗剑直闯相府,刺杀侠累后自杀,成为侠胆忠义的侠士被人称赞。
两汉时,聂姓主要的繁衍地在河南、山东、山西、四川一带。西汉初,聂氏已进入山西。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匈奴请和亲。边塞将军王恢反对和亲。马邑(今山西省朔州)豪帅聂壹(有作聂翁壹)向大行令王恢献破匈奴之计:由他去设法诱匈奴单于入塞,王恢率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以图全歼匈奴军。匈奴单于相信了聂壹,率师l0万人入塞 ,当正走到武州塞(今山西朔县北至大同市西一带)时,得悉有伏兵,急忙撤退。王恢率军追击,又故虑为匈奴军所败,只好睁睁地看着匈奴军退回。汉武帝大怒,责备王恢为什么不出击匈奴辎重。计谋是聂壹出的,失败了,只好由聂壹抵罪。于是,聂壹被诛,王恢也在狱中自杀而死。聂氏族为了避祸改姓张。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辽就是聂壹的后裔。《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件东汉时的事:河南尹李元礼“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虽然,聂李宝后来怎样成为国家大才没有历史资料记载,但可以证明一点,东汉时颖川襄城(今属河南襄城)已有聂氏族人居住。永元四年(92年),聂尚为蜀郡太守(今四川省成都)代训为护羌校尉。聂氏也已进入四川。
三国时期,聂姓也已进入江南一带。吴国丹阳太守聂友就是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他初为县吏,虞翻推荐于太守谢斐,用为功曹。他与诸葛恪交往颇深,奉命率兵攻打儋耳(海南岛)。平定儋耳诸岛后,拜为丹阳太守。
魏晋时期,聂姓在山西夏县一带发展成为庞大的名门望族,因此,河东也成了聂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地。“永嘉之乱”后,聂姓族人也随着中原士族的移民潮渡江南下,迁徙至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迅速在江南立足,并以新安(今浙江省淳安西)为新聚集中心,发展成为另一个庞大的新的世系家族——新江郡聂氏。
至唐代,聂姓在全国的发展仍然北以河东,南以新安为中心,向周边扩衍。聂姓虽然作为一个古老的族系,但因中国社会动荡,也严重影响其的发展。所以,在唐代聂姓在历史留名的并不多。而聂夷中是为这不多中的皎皎者。聂夷中(837~907年),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出聂夷中生不逢时,那时的大唐已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好不容易才补得华阴尉。聂夷中家境也不好,去上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由于,聂夷中接触社会低层比较多,对连年战乱造成人们造成的痛苦感受较深,所以他的诗风平易而内容深刻,独树一帜,一反晚唐士大夫们的靡丽的诗风。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聂夷中是晚唐重要诗人,著有诗2卷,已失佚。《全唐诗》收其遗诗30余首。聂氏后裔以这位诗人先祖为荣,用他著名的《悯农诗》的“悯农”二字作为堂号,纪念这位同情百姓疾苦的诗人。
至宋代,北方聂氏族人大规模迁徙至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聂祥发从江西吉安泰和县早禾村迁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石坳,开基繁衍双厚聂氏一族,现聂氏人口已有5万多人。
由于江南相对稳定,聂氏族人在南方发展条件优于北方的态势逐渐显现出。在北宋时期,聂氏族人两位青史留名的人物都在南方。聂冠卿(988~1041年),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北宋著名诗人、图书馆官员、校勘学家。他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中进士,授连州军事推官。当时为翰学士的杨亿爱惜他的文才,推荐他入学士院,任馆阁校勘官。他点校馆阁图书,校雠甚精,被擢升为大理寺丞,不久又进集贤院校理。后来擢升为尚书工部郎中。他奉旨出使契丹国,契丹王看了他所著的《蕲春集》,十分欣赏,对他礼遇极厚。出使回来后,聂冠卿被召为翰学士。聂冠卿的《蕲春集》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首《多丽》词:“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然绛蜡,别就瑶席。”词句的确清丽,有“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的说法。稍后一点,江西抚州临川的聂昌反对与金议和,坚持抗金,受到国人的敬重。聂昌(1078~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江西临川嵩湖上聂村人,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初授相州(今湖北黄安)教授,累官至兵部侍郎、伺知枢密院事,总管全国军务。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兵大举南犯,朝野震恐。王黼、蔡京力主和议,并且压制和打击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聂山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大下”, 坚决主张抗战。连钦都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因此,聂山将改名为聂昌。钦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议和的任务。聂昌不敢违抗君命,但始终保持使者的气节和大宋尊严。他巧妙地与金国周旋。借故拖延,为大宋部署军事争取时间。后来,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杀害。聂昌在临死前,用鲜血写下一首诗:“星流一箭五心推,电掣双眸两臂开。车马践时头似粉,鸟鸢啄处骨如灰。父兄有感空垂涕,子弟无知不举哀。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空筑望乡合。”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赵构追封聂昌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李纲特为聂昌遗像题词:“奋舌骂虏,刺血书壁。伟绩英功,垂天贯日。义胆忠肝,唯精唯一。持生死之书,存古分之纲,堂堂遗像,日月争光。”聂氏后裔为了纪念聂昌,以临川为堂号。
宋室南移后,中原一带的聂氏族人更是纷纷南下避乱。尤其是江西成为聂氏族人主要的居住地。聂致尧为避金兵之扰,由山西迁居江西吉安府。聂定可从江西永丰磊源迁徙至江西泰和县塘州桃源聂家。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江西临川县战坪人聂巨源任江西丰城县教谕,即官居丰城穆湖。传至第十世、第十一世由丰城迁湖南共39支,散居武陵、桃源、汉寿、沅江、澧州、安福、慈利、永定、桑植、龙山、沅陵、益阳等地。在江西的境域,聂氏的堂号就的丰城一带的光裕堂、樟树一带的崇德堂、泰和一带的崇本堂。
元末明初,聂孟坚、聂孟和兄弟从福州城北的凤凰山迁居福建闽清县的下祝乡的“厚仁村”,繁衍为厚仁聂氏一族。相传这一支聂氏宋时从河南中洲迁徙至福建。同期,聂希愈从江西南昌府南昌大粟树迁徙至湖北宜都聂家河聂族。
明初,山西聂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聂仲楚从双厚迁居湖南湘常宁松柏镇朱陂村。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聂氏的太祖母(佚名)携子六人(聂江、聂淮、聂沦、聂濂、聂湘、聂瀛)从东海云台山麓(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一带)迁居山东莒南县鸡龙河北岸立村(号曲流河)。据曲流河《聂氏祖谱》载:六的后裔分衍至莒南县的大山前、大河南、尤家庄子、聂(解)家岭、聂家庄、聂家庄子、前道口、聂家(前)介脉头、刘山前、温水泉、十字路、板泉东新庄、大屯、严家庄、燕泥子、官坊等,莒县的莒中葛杭、莒北茅埠等,沂南县的聂家洼,前介脉头、官坊及沂南县等地,日照市,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等地各村。嘉靖年间(1522~1566年),聂仕贵从江西丰城梅仙乡夏阳里城大巷堡迁徙至湖南湘永州市(原零陵地区)祁阳县文富市镇南河岭。
明末清初,聂聚五入住福建省福州城北凤凰池,本支相传为旗人,但其祖传为“望出河东”。这一支聂氏叫升山聂族。
清初,清王朝的湖广填四川政策,又促使两湖大批聂姓族人迁徙至四川。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山东高密姜庄镇聂家庄的聂姓族人以高密“三绝”之一的泥塑闻名于世。聂家庄分东西聂家庄,以聂姓为大姓。据《聂氏家谱》载,明代时,聂成富从山东省蒲台西关(现在的滨州市蒲城)迁居山东高密姜庄镇聂家庄。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可作为礼花点放)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到了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族人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嘉庆年间(17961820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如民谣所说:“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泥塑技艺也由简单造型到复杂结构的演变,逐步形成具有声、形、色、动的艺术品,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
聂姓在长期的繁衍和迁徙中形成河东、新安二个郡望地;主要堂号有:赐书、三礼、环溪、河东、临川、悯农、垂裕、崇本、光裕、崇德等。如今,聂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聂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聂姓总人口的15%。聂姓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列第126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1%。
二、入明与定居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江西白露树下的聂龙德父子游学入闽,卜居穹宁化石壁滑石聂坊,为宁化聂氏开基始祖。据宁化曹坊罗溪《聂氏族谱》载,文书先祖始发于山东茌平县,并设河东郡,后发至江西白露树下,宋景佑二年入闽卜居宁化石壁。至第九世孙迁居龙坪。至第十三世孙聂树再迁至大塘尾(今罗溪);其后裔播衍至长汀、邵武、明溪以及广东、台湾等地。
宋时,聂念三迁徙至泰宁的衫阳,为泰宁聂氏开基始祖。泰宁聂氏从何处迁入因先谱毁于兵灾无法考证。
宋末,聂姓从邵武禾坪迁入建宁。聂姓原姓张,后改姓聂。聂姓迁徙至建宁后,始居于金溪乡水西;后徙迁城关、大元、邱家地。
明建文三年(1401年),聂智观(字上周)从江西临川县松湖迁到永安贡川经营药材,并定居贡川,为永安聂氏始祖。清顺治二年(1645年),聂大荣迁到永安新街后人丁兴旺,人称“聂半街”。 清嘉庆三年(1798年),聂家炎迁居今三元区莘口镇;后裔播迁到三元区岩前镇星桥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聂大勋的后裔迁居莘口镇沙阳;后裔播迁到台湾。
三、迁移
明代始,建宁聂姓后裔播迁全县各乡,并有少量迁往江西、闽清。
上一篇:余氏源流
下一篇:赖氏源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